第2208章 新义利说(第5/5页)

“你觉得吗?”

顾劭笑着摇摇头。“还请大王解说。”

“孤刚才说过,你的逻辑不够周密,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利有公私大小,难以兼顾,合而公利则未必合于私利,合于大利则未必合于小利,如何能一概而论?”

顾劭沉默了,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众人也觉得有些绕,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陆康看在眼里,有些后悔。本想让顾劭成名,没想到顾劭接连被孙策绕住了,脱身不得。想想也是,严浮调那么善辩,都被孙策说得哑口无言,顾劭根本不是严浮调的对手,又如何能说得过孙策?

陆康本想出言相助,转念一想,又将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来。顾劭少年得志,其实是有些自负的,即使被严浮调辩得理屈,心里还是不服,总觉得严浮调兼通儒学和浮屠经义,而他不通浮屠经义,才吃了亏。如果有时间去研习一下浮屠经义,自然能胜过严浮调。如今让他在孙策面前受挫,也许能让他谦虚一些。

众所周知,孙策读书少,别说浮屠经,连儒家经籍都读得有限。由此可见,知不知道与读不读书、读多少书没有必然关系,重要的还是能否善于思考,举一反十。

顾劭权衡了良久,若有所思。“大王之意,莫非是说义亦当如利,分公私大小?”

“孝则不愧吴郡英俊,虽不中,亦不远矣。”孙策点点头,给了顾劭一个积极的评价。顾劭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领悟到他的用意,的确也不愧才俊之名,思维很敏锐。“求学问道,不可偏颇,理当反复讨论,不使有遗意、歧义。义与利本非对立,却也并非浑然一体,若欲相安无事,就要各安其度,不仅不能以私害公,以小害大,也不能以公害私,以大害小。只有如此,才能公私相安,大小相和。”

孙策转身,对陆康拱手致意。“陆公,这新义利说能否做到这一点,为我大吴立纲纪,就要看陆公和诸君的学识和气魄了。努力!”

陆康心情澎湃,欣然领命。“有大王此论,臣等敢不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