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颠沛流离悲百姓饥寒交迫涣军心(第3/7页)

玄宗听得有乡中父老来献食物,并求觐见,大为感动,说道:“寡人无道,重负百姓,流离之际,尚有父老雪中送炭,能不汗颜?”秦襄奏道:“得民者昌,民心未失,大唐之福也。”玄宗便令秦襄引郭从瑾来见。

郭从瑾道:“这是老百姓日常所吃的糙饭麦豆,请陛下尝尝,但愿他日升平,毋忘此时之苦!”玄宗哪里咽得进口,但为了笼络民心,只得假惺惺地吃了一点,赞道:“有情白水胜美酒,这篮麦饭,是父老对朕的爱戴之心,实胜于大内珍馐!”

郭从瑾涕泣进言道:“安禄山包藏祸心,已非一日,当时有赴阙若言其反者,陛下辄杀之,使得逞其奸逆,以致乘舆播迁。所以古圣王务延访忠良,以广聪明也。犹记宋璟为相,屡进直言,天下赖以安;然频岁以来,大臣皆以直言为讳,唯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俱不得而知。草野之人,早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何由得睹天颜而诉语乎?”

这番说话听得在皇帝旁边侍立的杨国忠和高力士等辈,面色全部变了。玄宗顿足嗟叹道:“此皆朕之不明,悔已无及。多谢老丈直言。”解下玉带,温言谢遣。

铁摩勒向秦襄问知他的来历,待郭从瑾告退,便道:“郭老前辈,我送你一程。”郭从瑾认不得他,有点诧异,秦襄道:“这位铁都尉刚从九原来,月前尚与令徒百英兄在一处。”郭从瑾道:“原来如此,老朽也正想投往郭令公军中。”

铁、秦二人将郭从瑾送出五里之外,铁摩勒告诉他杜百英在金鸡岭辛天雄处,临分手时又想起一事,再拜托郭从瑾道:“郭老前辈若是见到令公,请转告他我在长安曾见到贺崑,恭贺的贺,崑仑的崑,此人与宇文通往来甚密。请令公小心。”

回来途中,秦襄听了铁摩勒细说贺崑之事,对宇文通也起了疑心,但叮嘱铁摩勒不要多言,暗中留意。

过了咸阳,逃难的生活更是越来越苦,兵士逃亡,日有所闻,不消多日,十停中便已走了三停。这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马嵬驿,忽然碰到了一场大风雨,打得旌旗零落,人仰马翻,车篷破漏,衣甲不全,无法再往前行,只好到树林中避雨,找到了一个破庙,给皇帝贵妃王子们栖身,士兵们则只好躲在大树底下任由雨打。

这场雨一连下了数日,积水成灾,桥毁路坏,前行不得,后退不能,大队人马被困在马嵬驿,这时已是初秋时分,气候渐冷,兵士衣单,当真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从长安带来的军粮早已吃光,沿途从民间搜索来的粮食有限,要留供御厨以及杨国忠等皇亲国戚享用,士兵们只好屠杀马匹,采摘野菜充饥,过不了几天,军马屠杀殆尽,野菜也难以寻觅了。将士饥疲,都怀愤怒,怨声四起。

铁摩勒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深知士兵们的怨愤,心中忧虑,难以言宣。这日幸喜雨已停了,但尚未放晴,铁摩勒上山打了两只獐子回来,晚上熬了一大锅肉汤与士卒们同喝。

他们在林中燃起野火,那锅肉汤每人分不到一小勺,士兵们聚在一起,大发牢骚,十个有九个都在痛恨杨国忠,有的还骂到了杨贵妃!杨国忠的卫士也听到了,在群情汹涌之下,他们哪敢前来干涉,只有远远避开,佯作不闻。

士兵们中有人叹道:“看来咱们已是注定了要命丧他乡,这副骸骨,不知埋在哪个荒山野地?”愤气未平,乡思又起,也不知是谁先哭出了声,顿时间呜咽之声四起,饶是铁摩勒这样的硬汉子,也不禁心酸。他既是伤心,又是忧虑,心中想道:“士气沮丧,一至如斯,若然碰到敌人,准得一败涂地!”

有个擅于吹笛子的小兵,吹起了家乡的曲调,又有一个军中的小主簿(掌管文书的官儿)用嘶哑的声音,唱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