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走风尘失书贾祸(第2/6页)

不过临淮关一带,已陷入贼手多时,怎么倒要到那里去避难?

捻发盘据之区,我军全派有暗探刺探贼情,李秀成既有取关中之意,怎么我军一点风声没有?

这写信人不过是个平民百姓,怎会知道这么清楚?

并且对于发捻的称呼显有尊祟之意,杨文焕跟王道隆莫非有重大嫌疑?

武守备一端详这告密的阮松,双瞳闪烁,面露惊惶,已大半猜出他得这信的原故,遂和颜悦色向阮松悦道:“看不出你是一个平民,对于地方安危倒这么关心,实在难得,只要不是挟嫌诬告,能够仗义举发,消弭隐患,一定给你厚赏。这个下书人现在住哪里?”

阮松答道:“这人就在潼关厅附近的福星店住着哩。”

武建勋又问道:“你上营盘来告密,你为什么不到本地方官厅去告发呢?”

阮松道:“小人知道杨二老爷是本地的财主,从前又作过官,手眼很大,若是到潼关去举发,恐怕小人白费这片心,倒作成了衙门里衙役三班们一水好买卖。究其实小民跟这杨二老爷无仇无怨,不过他若真跟长毛子勾结,将来难免地方遭难,小人绝不是贪图赏银,拿人性命来换富贵,小人实是叫闹反闹怕了。”

守备武建勋道:“很好,这件事关系着数十万性命,我也不敢作主。你现在先不能走,等候把这事办完了,必有重赏,我得到大营去报告军门。”

武守备即吩咐手下的护兵道:“你们先把他带下去,不准难为他。”

容得把阮松领出去,武建勋又吩咐手下的弁勇们,对阮松严加看管,别叫他走了。

武建勋忙备了一匹马,不带随从,径奔大营。

这里驻屯的大军,正是钦差大臣多隆阿将军所属吴提督的部下,镇守潼关、武关,大营就扎在华山下。

华山上设有瞭望台、烽火台,多隆阿却驻节在长安。

这位吴提督官印大业,出身行伍,随多隆阿将军转战大江南北,以军功战绩,得有今日。

只是吴提督虽是骁勇善战,性情却十分暴戾,治军严厉,瞪眼杀人。

自从作了提督,却有些近于声色货利。

凡是匪案,遇到他手,不容易逃出他手去。

商民竟给他加了个“吴剥皮”的绰号。

武守备来到大营,在门衙上报到,随请中军官给回话,就提有军情密报面禀。

中军官进去,不多时出来,向武建勋道:“军门传你进帐去回话。”

武建勋答了声:“是。”

随着这中军官绕过中军大帐,往后走出一箭多地去,前面平排着三座大帐篷。

当中那座帐篷前,待立着四名差官,帐篷左右站着十六名小队子,每人怀抱一口明晃晃的鬼头刀,肃然侍立,鸦雀无声。

行近帐前,中军官用马蹄袖一掸武建勋,武建勋忙往旁一站,连大气全不敢出。

中军官径自进帐。

不大工夫从帐篷里出来,向武建勋一点首。

武建勋轻着脚步随中军官走进帐中。

见吴提督一身便服,巍然坐在椅子上,手中正托着一只银水烟袋,差弁们一旁伺候着。

武建勋忙行了大礼,起来侍立一旁。

吴提督问道:“武老弟,可是关上有什么事么?”

武建勋遂把阮松告密的事面禀与提督,又把那封信呈上去。

吴提督认识字有限,这封信倒有一半不认得,只略看了看,放在桌上,皱眉说道:“这杨文焕为富不仁,某随将军提兵至此,叫他捐资助饷,他只报效一千两银子,发捻要占据关中,恐怕他连性命全保不得。这次虽没有显然的反迹,他也难脱通匪之嫌,那下书人捕获没有?”

武建勋道:“此人落在潼关厅附近福星店,卑职已派人监视住了。”

吴提督道:“好,不要叫他走脱了。”

随吩咐击鼓升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