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剑

月色皎洁,月光如练,寒露已过,霜降将至,万松岭上除了千百株奇松依然长青,其他草木都已呈衰色,尤其是岭下芒花,在风中一动,立刻就铺出一片萧瑟的秋意。

傅翔在漫山的芒花中找到一小片空地,仰卧地上,从芒花摇曳中透望天空,天色如墨,月光却将白云镶得比白天还要清晰。傅翔凝视那一朵朵飘过山岭的白云,感觉上比白日看蓝天的白云更觉清洁纯净。

白天郑洽来带他去看郑义门的书院,书院可容一百多个学生,分为初、中、高级三班。每班除专职教师一人外,还有资深的夫子一至两人,都是致仕退休的前辈,义务担任学生的指导,除开讲外,也为学生的习作诗文批改讲评。凡郑义门的子弟上学全部不需花费,学习成绩优良者还有书籍、文具等奖品可得。由于教师及夫子都是饱学之士,更兼完全免费,郑义门人人向学,全庄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傅翔见了,不禁叹为观止。

傅翔问到如此高明的书院全年开放,所费必然不少,其开销如何支应?郑洽笑道:“第一,教习夫子皆不受酬;其二,书院场地是族中大户免费提供;其三,族人捐助兴学热心无比,每年乐捐所得足够应付开支,所余之资多用于奖励勤学绩优的学生。郑义门书院的目的,就是要使圣贤之道能在郑义门中永续相传,生生不息。”

“永续相传”、“生生不息”,傅翔听了又是一番悸动,他开始觉得郑义门之所以成为江南第一家,最主要的核心力量便是来自这“生生不息”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和自己正在苦思的武学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连?

在此夜阑人静之时,傅翔的思绪格外敏锐,他想到自己武学的进程有三个重要阶段:练熟了明教十大高手的绝学是第一阶段,但同时修练十种相异性极大的武功,因此只能达到七成功力;完颜道长的“后发先至”和少林《洗髓经》这两种极上乘的武学,使傅翔一举突破了七成的极限,而进入融会贯通的境界,这是佛门绝学与道家绝学的精彩组合;傅翔知道,下一个要突破的是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真正进入耀古铄今的武学极峰。

他试了很多方法,和完颜道长双修时做了无数次的实验,但总是差那么一步,似乎差那么一点就找不到真正的入口。但那一点点究竟是什么?

那一点点难道和“生生不息”有什么关连?

傅翔躺在地上凝视漆黑的天空,此时他全身的敏锐度已发挥到极致,答案有时似乎要呼之欲出,却又来了一片云雾,一切变得模糊不清。傅翔心情一起伏,专注力便散了,他暗叹了一口气。

就在此时,他听到岭上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异响,便悄悄爬起身来,藉着风动芒花的掩护,身形轻胜狸猫地从岭前绕到岭后,几次隐身飞跃,便已无声无息地上到了三间佛堂后面的松林中。

傅翔轻伏在一棵隐蔽的松树上,往下望去,只见佛堂前两条人影晃动。傅翔心中一惊,暗道:“难道有人发现了大师父落脚于此?”他藉着一片云过月暗之际,飞身跃到另一棵树上,这回瞧得清楚了,那两人竟然是大师父应文及郑芫。

傅翔紧绷的心情为之一放,但好奇之心大起;这月夜之下,万籁无声,应文和郑芫在下面做什么?

只见郑芫和应文两人一言不发,只是快步向前走去,傅翔施展上乘轻功,远远跟在后面。渐渐前面两人离佛堂愈来愈远,走到两片林子中间一条狭长的甬道空地上,郑芫十分熟练地奔拿着一块小木板,两三个箭步上前,便将木板固定在四、五十步外的一棵树桠上,飞快地奔转回来,对着应文比了两个手势,仍然一语不发。

应文点了点头,从僧衣的大袖中掏出一支钢弩,在月光下可以看到那钢弩泛着蓝光,正是方冀送给应文的那支钢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