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燕王篡位

方孝孺先不接笔,只是双目直瞪,目光中透出利刃般的锐气直逼朱棣。

过了片刻,他的目光渐趋平和,伸手接过那枝饱蘸浓墨的中楷硬毫,

在纸上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然后将笔猛掷于地,

大声道:“我死意已决,焉能为你草诏书以欺天下?”

朱棣意气风发进了南京城,道衍法师姚广孝随侍在侧,建议了三件事情:第一,立刻向金陵军民发布文告,说明燕王原无争天下之意,实因建文身边奸臣当道,专横弄权,导致皇室叔侄反目,祖宗家法易制,这才不得不起兵清君侧。现京师已定,有罪奸臣一个也不能赦免,无辜臣民一个也不会滥刑。如有小人藉机作乱,殃及无辜,非我朱棣之本意也。

第二,如找到建文尸体,则厚葬之;如找不到,弄个假尸葬了作数,暗中立刻全面展开搜查。对朱允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三,有两个人绝对不能杀:方孝孺不能杀,他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文人的榜样;徐辉祖不能杀,他是大明开国第一名将的嫡嗣,天下武将的表率。

朱棣策马走进皇城时,宫殿的火已熄灭,步廊两侧百官夹道而列,有些机伶的已经跪拜高呼万岁了,有些脸皮较薄的只是默默行礼迎接。这时,翰林院编修杨荣趋前站在朱棣马头边,低声提醒朱棣:“殿下是先谒孝陵,还是先即位呢?”朱棣猛醒,暗道:“该演的戏还是要先演完,即位不必急。”便很嘉许地对杨荣点了点头,暗道:“这人是个明白人,可以用。”

朱棣手下在皇宫火烧过的现场只找到了两具尸首,立即抬到大殿上,一具原在坤宁宫内,当是马皇后无疑,另一具在乾清宫地下的密室中被发现,虽烧得焦黑了,却仍盘坐不倒。道衍上前辨认,是具男尸,但他略加细察,便在朱棣耳边低声道:“王爷,是个太监。”朱棣点了点头,上前蹲下,抓着马皇后被烧得焦黑的手,垂泪哭喊道:“痴儿,何至于要这般?”硬生生便把马皇后当成了建文,于是官方就宣布建文帝已遇难。

朱棣转首问随从:“俺要厚葬建文,礼部有大臣在吗?当以何礼?”身旁紧跟着的是礼部侍郎王景,王景道:“该当用天子之礼。”朱棣点头,命亲信侍卫速办这件大事。

朱棣没有找到建文的尸首,心中一块石头又悬了起来,他低声对道衍道:“发动全面搜查,就说是追查主凶余党,勿枉勿纵。”

道衍算是世上最了解朱棣的人,他已意识到“朱允炆下落不明”这件事,将会变成朱棣心中的死结,令他终生寝食难安。道衍暗自叹了一口气,忖道:“要解这个心结,唯有让他亲眼看到建文的尸首。”于是立刻请天尊及鲁烈入宫商议到子夜。

惊天动地的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终于过完了。

六月十四是个炎热得令人难过的日子,一大早便烈日高照。宫中的议事大殿虽然未被火灾全毁,空气中仍弥漫着烧焦难闻的气味,即便门窗全开了一整夜,但因为是夜无风,呛喉的气味依然浓烈。

朱棣步入大殿时,百官无不垂手肃立,不知是谁头一个叫出:“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请进大位。”接着劝进之声便如春雷般连续发作,此起彼落。朱棣面色严肃,双手举起,示意大家安静,然后道:“朱棣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四年时间发动靖难,便是要清君侧、除奸臣,恢复祖制,永保我大明江山,绝无半分觊觎帝位之意。此心可昭日月,诸位好意朱棣十分感激,但请莫再提劝进帝位之事,以免陷朱棣于不义。”

众官员那肯依他这番话,但也了解自古劝进之事,至少要劝他三次才能成功,必要时还得安排一出感人肺腑、赚人热泪的好戏,当事人才会勉强答应做皇帝。众人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便也就继续劝进,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