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大战天竺(第4/24页)

果然,朱棣听了连连点头称善,不再发表己见,众将知道此案已定,暗自欢喜。道衍和尚却在这时发言道:“善战者不可不知敌军主将。此次率大军北来的主帅耿炳文,殿下以为如何?”

朱棣道:“耿帅成名甚早,曾在随太祖大战张士诚时死守长兴十年,击退张士诚来犯几十次之多,太祖遂封了他一个长兴侯。之后太祖北伐,攻城掠地数万里,没见到他立了多少功劳,而且年纪也大了。建文挑他率大军来攻咱们,俺瞧是找个会守城的来攻城,岂不可笑?我瞧南京是没有能人了。”

道衍和尚道:“不错,殿下知兵故知将。耿帅虽是太祖遗下的老将,但不足畏,他手下带来的部将,杨松、潘忠、徐凯、李空等亦平常耳,唯有一人殿下须得特别小心。”

朱棣知道这个道衍和尚每天除了烧香念经之外,对京师的政情人事用心极深,他此时在众将面前特别提到敌方一人,必有深意,便朗声问道:“咱们须得特别小心何人?”道衍也朗声回答:“此人姓顾名成,乃南方不可多得之人才。”朱棣点头道:“顾成也来了?和尚说得不错,顾成曾任南京左军都督府的都督,乃是颖国公傅友德南征时麾下的大将。俺见过他,俺那小舅子徐增寿也告诉过俺,这顾成有些本事,咱们多小心此人。今日就议到此吧!”

众将应诺,鱼贯出厅,道衍和尚一人留了下来,他望着朱棣的脸色转为阴沉,对着那张兵力布置的地图发呆。道衍见厅中只剩彼此,便低声问道:“王爷在愁什么?”朱棣摇了摇头没有答话。道衍走到朱棣身后,也盯着那幅地图瞧了许久,忽然冒出一句:“兵不够。”

朱棣听到这三个字,立时转过身来,瞪大了双眼道:“不错,兵力不够。和尚你说说看怎么办?”道衍闭上一双三角眼,思考了一会,双眼睁开时精光四射,伸手指着地图上右上角一个标了红色旗的地方,道:“王爷,你的兵马在此地!”朱棣随他手指处看去,正是位于辽河上游的“大宁”。

朱棣抬眼问道:“找朱权联手?”道衍道:“宁王岂会跟王爷联手?谁正谁副?”朱棣道:“问朱权借兵?”道衍道:“宁王借兵给王爷,也就是参与了造反,要造反他干么不自己干?”朱棣看着道衍和尚的手指从地图上的“大宁”再往北移,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朱棣心中狂跳,忍不住叫出声来:“朵颜三卫!俺若得到朵颜三卫骑兵三千,便能出军南下。”

道衍嘴角的笑意更浓,低声道:“王爷,您不是早就在打朵颜三卫的主意了吗?”朱棣一怔,道衍续道:“泰宁卫的千夫长和百夫长不是来过王府了吗?”朱棣苦笑摇头道:“凡事都瞒不过和尚。可是那泰宁卫受了俺的重礼,却没有答应俺的要求。”道衍道:“朵颜三卫不是不答应,而是不敢答应,除非宁王同意他们借兵。”

朱棣点头道:“不错,但问题就回到原点了,朱权岂会同意?”道衍压低嗓子道:“王爷,咱们先擒住宁王,不由他不同意。”朱棣吃了一惊,他素知这个和尚野心十分大,可说胆大包天,此刻燕京正面临应付南来大军之际,他居然献策要去大宁擒宁王,实在不可思议。

朱棣瞪着道衍的脸仔细瞅了一会,低声道:“和尚,你人还好吧?”道衍道:“回王爷,贫僧好得很。”朱棣道:“没有发烧?”道衍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从大袖中掏出一叠卷宗来,展开头一页,上面是道衍亲笔写的“平宁计画”四个大字。

这时是建文元年七月二十五。

南京的七月二十五是个难得的凉爽天,午后一阵风刮了两个时辰,城里的暑气就消了几分,城门外的林子里更少了几分湿闷之气,令人呼吸之间都觉得舒畅。天色渐黑,通往普天残寺的小路上出现一条人影,这人穿着一袭青衫,头上系条白色方巾,肩上挂着一只掮袋,迈着潇洒的步子一路走来,正是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