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空还远(第3/8页)

这张桌子的位置,曾经是一张狭窄的床,铺当地人自己套的棉被褥,有大朵大朵的牡丹。苏棣棠就盘腿坐在这里,捧着砖头块一样的书闷着头看,颈椎几欲折断。

她不想上课,她对站在窗边显得有些局促的卓远说得毫无愧色,理所应当。

卓远局促,大部分原因是这间女生的房屋如此之乱使他不知何处下脚,从图书馆借了不还的书,随手丢的图画,还有衣服。

父母在远远的边疆军区,她从小跟着外婆在这里长大。她说:“我谋划过很多次逃去边疆上演寻亲奇遇记,所以外婆始终让我住校。”及至上个月,外婆去世,父母料她伤心欲绝,于是向学校请了三天病假匆匆又回到部队,她索性就直接不去上课了。

“你是打算去找父母?”

她又响亮地笑了起来。

她老老实实地跟卓远回了学校,却做不到安安分分地当学生。语文课上很认真地和老师较劲古文里“同”和“通”的差别,说教科书在骗人;十点查寝她一定趴在顶层做跳楼状说天象有异,因此写了厚厚一沓检查;进而每天放学去琴房听人弹琴,被传出了与高中部学长早恋的消息成为全年级的反面形象,大家对此心照不宣。

进而就衍生出了各种关于她的闲言碎语,说她出入低级娱乐场所,身家不清白诸如此类。

周五放学,她大声地喊“卓远我们回家”,而后在全班同学的哄笑声中拉着卓远出教室。

终于,卓远还是问她,和那个学长的事情是否属实。

她直接把头放在他的肩膀上睡过长长的车程,没有回答。

每一次,他都会陪她先回同里,她蜷缩上她的小床,就着水声看晦涩书籍,他在一旁做完作业再自己回学校第二天再回家。

身边的食客换了几拨,卓远还在慢慢地喝着酒,路弈菡打开相机盖对着窗口摁下数张而后递给卓远说:“透过灯笼拍的窗景感觉会不同。”

那一天,董彦去接站,看到路弈菡的手松松地交付在卓远的手心里,虽然与卓远并不相识也还是开起他俩的玩笑,开着自己二手的吉普把两人送到了学校门口便离开了。

走进校门松开手,卓远看着董彦的背影看了很久,而后对弈菡说:“他很喜欢你。”

大一那一年她拿着傻瓜机去参加摄影协会的选拔,看到大家都捧着漆黑的单反有些窘迫。在解放碑集体拍照时,她对着拥堵人群中用竹篓背着幼小孩童的老妇认真按下快门,放下手腕,发现董彦隔着人群对她微笑。

那一天他们并没有说话,而她顺利带着她的佳能傻瓜机进了这支摄影正规军。

董彦是积极而热爱生活的人,笑起来就像重庆夏天灼眼的阳光,又像山城潮湿的气候。他对路弈菡的照顾无微不至。

显然的,他欣赏她懂得她,这个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干练而现实的女子,他知道她隐藏起来的另一个自己,可是,她的心好像始终都是平的。

如果对着一个人日久生出习惯的亲情那么她宁愿这个人不要是董彦。

后来他离了学校,混出了名气,开了公司,能从百度轻易搜到他的种种。他希望路弈菡能与他一起打拼。

她摇摇头,说要司考,拒绝了接替影协主席的职务,虽然此时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厚重单反。

他如常邀她去工作室看作品,满墙归在“还是旧时江南梦”名下的组图,使得她的心停滞了下来,在褶皱着被融化。他说:“这是我最初开始摄影拿着借来的傻瓜机拍摄的照片,粗糙、稚拙,可是比后来的所有都真实。也许,你该去一趟这枕水千年的江南,再来给我答复。”

于是,她真的背着包上路,去他生长的江南,去听一听自己的心。

她说:“有些事情找不到原因,喜欢或者否定。”她看着卓远,看得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