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奇珍巨宝(第6/10页)

这解释非常合理,但梅玉却有了新的顾虑道:“如果藏珍也在地缝中被水流失了,我们岂不惨了!”

这一说,大家都担起了心事,郑和最后道:“真要如此,我们也只有认命了,反正只要我们尽了心力,皇上也不能硬说我们的不是……”

军中人手充足,一两天内,就把支架搭好了,系上滑车,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往上启运,石块弃在山下的平地上。又堆叠成一座座的小山,终于在第七天头上,现出一线曙光,他们没有找到宝藏,不过却找到了一扇石门,门中浮雕着一个张口咆哮的虎头。石门是连在石壁上的,被重重碎石埋了起来。

梅玉他们是带了巧匠,靠着机械的帮助,还有两万余名的丁壮日夜不停地赶工,而且更因为运气好,一阵爆炸将山腹中积水由地缝中泄去,否则一般人要想发现这道石门,倒的确是不容易的。

何况要打开这道石门,还得要有钥匙,梅玉是有钥匙的,他取出了虎头钥匙,投人了虎口之中,依照指示,自有而左转了七转,然后缓缓地推开了石门,但见门后又是一道通道,高约丈许,地上都有尺来深的一种黑色液体,又浓又稠,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

郑和倒是识货的,他上一次来到西洋群岛,即已发现有些岛国的河流上,就浮出这种黑油,点火能燃,水浇不熄,据说在西域边疆的沙漠塞外,也有这种石煤油的泄出,为当地上人用作燃料。

想不到这个地方也会有这种石煤油的出现,而且在地底溢出,形成尺来许的一道浅流,滚滚向前流去,为数极丰。

郑和连忙叫人将火把等熄灭了,因为这种黑油所蒸发出来的油气也是遇火即燃的,十分危险。

熄火之后,洞中暗无天日。这倒难不住人,郑和吩咐在山腹中远离黑油之处,燃起火炉再以铜镜聚光,辗转映照,把光亮传进洞中,这个方法幸得他在宫中才能知晓,那是太祖有位常贵妃,娇柔多姿,颇得太祖宠喜,她生来多病,尤其是喉头有毛病,闻不得火气,否则便要猛咳不止,是以她的居寝宫中,不得燃炬照燎,甚至于小小的烛火都不行。

但是她又怕黑,入夜之后,一定要亮亮的才行,晚上又要光亮,又不能燃烛,煞是难人,好在有个西方大秦来的工匠,想出了这个方法,在远处生火,利用铜镜传光,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海口航行、山间行军,有时要远处互相通讯,利用日光,反映为暗号,这在百来艘巨船的船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他们都采用了这种通讯铜镜。

靠着光线的照明,踏过了黑暗的流区,他们前行数十来丈后,终于在石壁上发现了第三个门户,那是乱七八糟地画了许多壁画,有土人出猎,有山树丛林,自然也有一两头上狗。

梅玉取出最后一道开门的钥匙,却找不到匙孔,李珠对机关削器门户之学颇精,她看了半天,拿出狗头钥匙,在图上找到了那头相同的土狗,在狗身上敲了一阵后,石块碎裂落下,露出一个匙孔,再将钥匙摸人了匙孔,转了几转,石壁可以推动了,终于一阵金光闪闪,他们看见所谓忽必烈宝藏了。

没有一个人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没有一个人能想像得到珠宝的光辉有如此的灿烂。

五口大箱子,盖子都是开着的,无数的夜明珠就四下散在那几丈见方的石洞中,拳头大的宝石,碧火散着美丽的光辉,每一块都是稀世珍宝,现在却是随随便便地堆放着,成堆地聚在一起。

郑和吁了一口气道:“咱家也不能说没见过世面的,可是拿皇宫大内现藏的珠宝跟它一比,连十分之一都不如,咱家也曾到天下第一富豪沈豪豪的宝库中参观过,跟这些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