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3/4页)

“谭家人果然非同凡响,先生那边的成绩出了,四十道题,他们全部答对。且其中有几题方法还不同。”楚天凑到他耳朵边,声音很小。

杨严谨瞠目,“全部?”

杨严谨太了解国子监的试题了,为显先生学识渊博,常常最后几道题都特别难,有时连出题的先生自己都不能作答,谭家兄弟竟然全部答对了?想到谭振兴交卷后脚步轻快的背影,他眉头紧皱,确认道,“真全答对了?”

“骗你作甚,国子监的同窗们都知道了。”

碍于明后几天还有考试,成绩没有公布,但国子监的学生什么身份,没有打听不到的,谭家几位公子提前交卷,等候阅卷的先生最先看他们考卷,破题准备,思路清晰,解法详尽的写在考卷上,没有丁点错误,说到这,楚天神秘兮兮道,“最后道题无解,先生出题时不知,直到看了谭家兄弟的解法才恍然……”

照此说法,谭家兄弟的才学岂不在先生之上?

此事关乎先生名声,楚天不敢乱说,杨严谨却是听懂了,眼底情绪翻涌,顾不得寒暄,急急收拾书箱回府了。

待他走后,有个穿白衣长袍的少年过来,“你和他说那么多作甚,杨府爬得再高,终究不是正主,眼下谭家人回京,哪有杨府的立足之地。”杨府有今天靠的是捡便宜,难听点就是趁火打劫,手段为人不耻,“等着罢,会试过后,谭家声名鹊起,几年就能超过杨家去。”

杨家目前最厉害的是杨明诀,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库钱财,等杨明诀百年,杨府就无人能撑起门楣了。

不像谭家,父子同场登科,荣耀无限。

“杨府根基深厚,岂是谭家能比的?”楚天漫不经心。

少年不说话了,确实,谭家和杨家不同,谭家人清贵,帝师为人宽柔,门生众多却不参与党争,不理朝事,专研古籍。想到此,少年唇动,“虽是不同,但谭家人更受人敬重。”

谭家为何没落他不知,但有帝师积攒的名气,谭家子孙德行有损仍从京都全身而退,无人为难谭家后人给其难堪,杨府则不同,杨明诀能爬上尚书的位置背地做了多少肮脏事,他若不在了,杨家势必会风雨飘摇,任人宰割,生在官宦人家,类似的事见得还少吗?

“清贵之流,必然有值得人敬重的地方,但为官者,我更敬重杨尚书。”说到这,楚天不欲继续聊此话题,看杨严谨已经走远,他道,“杨严谨和谭家人的关系好像并不僵。”

落座后,谭振兴给杨严谨打招呼来着。

“杨严谨就会吹嘘而已。”少年嗤鼻。

他们是杨严谨同窗,平时玩得好,儿时是真好,待大了后知道朝堂水深,哪有什么玩得好,不过利益所趋而已,杨尚书掌管国库钱财,算得上六部之首,其他人都让着杨严谨兄弟两,杨严谨两兄弟没心眼,什么事都和他们说,前段时间,随着谭家人进京消息的传开,杨严谨兄弟的心情就不好,尤其得知谭家兄弟去码头扛麻袋营生,脸色更差,问他们给出个主意摆脱‘鸠占鹊巢’的名声,秉着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原则,他们就建议杨严谨给对方笔钱。

不说让他们放弃科举,至少别天天在人前晃悠。

经常说大不大,谭家人露面的次数越多,人们就越容易想起杨谭两家的恩怨,就越会嘲笑杨家霸占了属于谭家人的地位和名声。

杨严谨嘴上说着好好好,谁知道是不是怂了,这样的事儿又不是没发生过,他懒得多问,问楚天,“晚上要不要出来游湖?”

“不了,明天有策论,得好生准备。”

“无趣,真不知你家老爷子怎么想的,以咱们这样的条件,纵使落榜也能谋个官职吧,何须像寒门学子那般头悬梁锥刺股……”

楚天掀了下眼皮,没有作声,沉默的拎着书箱走了,少年耸耸肩,又去和旁人说谭家兄弟答对所有题的事儿,大抵被其他读书人听了去,纷纷回去转告谭家人这个好消息,然而敲门里边没人应,问楼里侍从,说谭老爷随薛夫子的马车出城了,谭家几位公子还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