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4/6页)

宁清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小若有意无意为她大哥制造机会,常拉齐了四人一起游玩。我又不是傻子,会瞧不出宁清眼睛里闪出的那种兴趣。只是,还是那句话,齐大非偶。更何况,我没有心动。

我惶恐不安地对娟子说:“我没有心动,象宁清这么优秀的男子我都不能心动,我怎办?”娟子语重心长地说:“日久生情你听说过吧,日子久了,石头人也会动心。要忘记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再找个人,等他填满了你的心,你就没法去想别人,就会忘记了”。

于是,只要宁清约我,我都会去,一次又一次试着让他走进我的心。可是,我依然找不着动心的感觉。反而惹上了麻烦,公司里的人都知道了我身边有个超优的金龟,在大海眼中,小若眼中,我已标上了宁清字样。非宁清者,概不接待。我抗议无效,有次吞吞吐吐地对宁清说:“我们只是朋友,别老让别人误会”。宁清眼里腾出了股杀气,我记得很清楚,是股杀气。他看着我很平静地说:“我们会不止是朋友”。

在他的目光注视下,我鸡皮疙瘩冒了一层。

再聚会

一大早醒来,阳光从窗户透进来。冲了杯速溶咖啡站在窗户边上,整座城市在朝阳里焕发着勃勃生机。眯着眼想,北京最好的就是冬天的阳光了,只要呆在室内,完全感觉不到凉意。除了路边光着枝杈的树在提醒冬季到了。以前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一个冬天几乎都不出校门。室友阿华有次硬拉我去北图看书,回来后形容说:“子琦冬天出门跟鸵鸟似的,脑袋都恨不得全缩进衣领子里去”。我怕冷,南方的人总不习惯北方的冬天。唯一感觉舒适的是呆在室内,享受着暧气,冬天永远是在窗外。

没来北京读书前,看弈坐在冰上的照片,就担心去了会不会冻死在那里。奕总是安慰我说:“习惯了就会喜欢北京的冬天了”。他生怕我不来,特意又寄来了春天的照片,景物变成了一片花海。他说:“你看,北京也有岭南一般的锦绣花海”。我几乎是从照片和弈的字里行间了解北京的。春天颐和园的鲜花,秋天香山的红叶,夏季杨树的苍绿还有冬季白茫茫的大雪。还有与照片一同寄来的一句话:今日清灯苦读,明朝并肩京华。只可惜,清灯苦读之后我与他并肩京华的时间却是这样短。古人写诗说:“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写的是我的心情。今我来思,只有雨雪菲菲了。

心里盼着早点拍完那该死的片子,早点回去。这京城,不该来,也不想多留。

这个广告片选的场景是北京的胡同和琉璃厂。厂方不知道那根筋扭了,非得要这样的背景打洗面奶广告。大海和请来的女明星聊得热火朝天,用大海的话说,他就一个本事,能把死的吹成活的,加上帅气外表,十个女明星九个买账。等他哄好了,我就拍剧照拿回去做平面。和他搭挡事半功倍。要知道同性相斥。同样是工作,遇上难缠摆大牌的主,我就没啥好耐性。今天的工作还算顺利。收工早,大海想逛逛琉璃厂,看能否给小若买件古董手饰。我兴致来了,对大海说:“你知道我刚来北京逛琉璃厂时想买什么?”

大海说:“不外是那些钗环手饰呗,女孩子就喜欢这些”

我笑:“不是呢,我想买三寸金莲”。话一出口就闷住了。弈的脸又出现在眼前,我和他一起来琉璃厂时有过这一模一样的对话。

记忆如此清晰,我仿佛又看到那个晃荡着两根拨浪鼓似的辫子,有着滴溜溜眼珠子的小女孩在琉璃厂的街上四处乱窜。身后一个清峻青年正紧张地跟着她。我说:“弈,我要买双金莲搁博古架上”。弈想了想问我:“你确定要旧的?”

我固执地说:“当然,新鞋子放博古架上还不如去商店买最今年流行的高跟鞋”。弈只是微笑着不答。当我尴尬地发现琉璃厂的三寸金莲全是又破又旧,不带丝毫香艳旖旎色彩时,呆了半响。弈拉着我的辫子宠溺地说:“想象的总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