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七章 账目(第3/4页)

杨一清的问题,李鐩很难面对。

李鐩苦着脸道:“谢阁老的脾气,应宁你并非不知,若与之商议,立即便会把这件事闹得朝野皆闻,无论最后是否要修行宫,都会闹得不可收场,实在没那必要。若单独上奏……如今工部哪里有那权限,有些事照样要过谢阁老之手……其实在下领谕旨后脑子有些懵,所以前来跟应宁求证一番,若是户部没得到消息,事情应该可以缓缓吧?”

李鐩说话时眼巴巴望着杨一清,希望对方出谋划策。

但此时杨一清正为谢迁烧毁沈溪上奏之事而烦恼,无心去想有关皇帝建行宫的事。

杨一清道:“不知是陛下坚持要建,还是陛下身边人有这种想法?”

李鐩想了下,随即摇头道:“不知。不过皇上派来的人,乃司礼监随堂太监,行事神神秘秘,按照来人话中之意,圣旨随后就会到。”

杨一清微微点头:“那就先等圣旨吧,调拨钱粮物资本就非工部职司,你有理由拖延,若实在不行的话就去求助谢阁老。”

“之厚没回京,朝事还是应以谢阁老马首是瞻,遇到为难的事情,不必考虑影响如何,只管跟谢阁老说明白。若你知情不报,便等于开罪谢阁老了。”

李鐩苦笑道:“难道非要走这一步?若是能直接劝谏陛下放弃大兴土木的念头,不是不用大费周章了么?”

杨一清见李鐩为难的样子,心中不由想:“不知从何时起,谢阁老已如此不得人心,或许朝事真应该由之厚来担当,至少之厚做事不至于每次都跟陛下闹得僵持不下。一些事上,谢阁老的确有欠妥当。”

……

……

朱厚照离开扬州没几天,又在淮安府城山阳县城安营扎寨。

此时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山阳县城位于黄河以南地界,扼黄河和运河水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城里除了建有府衙和县衙外,漕运总督和南河总督也驻节于此,附近又有烟波浩渺的洪泽湖,风景迤逦,名胜众多,引人向往。

朱厚照仍旧带着苏通、郑谦和唐寅三人去各处游玩,跟当地士子打成一片,好像朱厚照回京之路除了游玩没有其他好做的。

此时张苑很着急,之前他主动跟朱厚照提出要在大运河沿岸的徐州、山阳和扬州修建行宫之事没了下文,京城那边也没消息传回,不由如坐针毡,毕竟涉及敛财大计,他不能不慎重对待。

跟地方官员和将领伸手讨要银子太过危险,朱厚照盯得紧,若是从工程款中做文章的话,那中饱私囊的机会大得多。

这一点他也是跟李兴学的,昔日李兴督造皇陵,狠狠赚了一笔……论敛财的本事,张苑对李兴佩服有加,此时不过是依样画葫芦。

张苑鼓动朱厚照催促京城那边送银子来,此时沈溪已然得到朝廷的回复。

户部来函说明会补上之前半年多时间朝廷拖欠的修造新城的银两,一次性调拨等价于八十万两银子的物资,虽然这笔款项对于新城建设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在沈溪看来,谢迁已然难得大方一回。

“这数目听起来很多,但其实差强人意,老爷在新城耗费的资金应该超过五百万两银子了吧?”

惠娘作为新城大管家,对账务情况非常了解,她拿到这数字后,第一感觉就是少。

沈溪道:“五百万两不到,二三百万两是有的,当然若是算上一些以物易物的投入,还有将士的辛苦,就不止五百万之数了。”

惠娘叹了口气:“没想到一年下来花费这么大笔钱……京城调拨太少了,但若是能运来的话,多少能解燃眉之急。”

沈溪笑问:“是吗?”

惠娘不知该如何应答,显然八十万两银子根本解决不了多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