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十五分钟,拥有一小时的效率

上周受邀去了“战拖第一人”的战拖课,感触最深的是他介绍的“沉浸工作法”。这个工作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在十五分钟内,获得了一个小时的效率。

我小时候学习特别容易走神。有次边学边玩,完全没发现我爸一直潜伏在门后,正默默观察着我。我背了一会儿英语后,刚想伸手摸漫画书,突然头顶有人断喝一声:“学就好好学!玩就好好玩!”

吓得我一哆嗦,把水杯打翻了。

少年时期自控力差,很难做到聚精会神,偶尔做到了,哪怕只聚精会神了几分钟,也油然而生起一种既自豪又充实,生活能被自己全然掌控的成就感。

长大后,我越来越认同我爸说过的话,如果真的能做到“学就好好学,玩就好好玩”,就能“学也学了,玩也玩了”,可许多人真实的状态却经常是,该做的事情没做,但时间也没有用来娱乐,而是浪费消磨在不知什么的小事上了,又因为事情都没做完的压力,觉得好累。

沉浸工作法是一种短期聚精会神工作法。每十五分钟为一个小隔断,一个小时可以分为四个小隔断,然后在每个隔断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自由选择是工作,还是休息(娱乐),无论选哪种,都要做够十五分钟后,再度选择。

以我自己为例。开始时先定好闹钟,问自己: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里,是写作还是玩?

我选了写作。计时开始,我开始心无旁骛地写作,正写到高兴处,闹铃响了。第二个隔断即将开始,我再次面临选择,是写作还是玩?因为状态正好,所以还选写作。

铃声再次响起,这次我已经有点累了,所以选择玩,开始刷手机、喝咖啡、站起来走动,玩了一个隔断……以此类推。

一个小时之内,我一共写了三个隔断,只在中间休息了一个隔断,总共完成了三千五百字。对比平时经常磨叽俩小时也憋不出一点文字,产量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这种沉浸工作法有几个优点:

第一,解决了冷启动问题。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所谓拖延,其实就是启动不了,总是缺乏开始的那种决心和行动力。沉浸法的好处则是:你不用想太多,设好闹钟,铃一响立刻开始做选择,即便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反正十五分钟很短,一会儿就过去了,毫无压力,很容易开始。

第二,时长很合理,十五分钟不容易让人有压力。

以前试过番茄工作法,每工作二十五分钟休息五分钟,二十五分钟都快半个小时了,感觉好长啊!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后才只能休息五分钟,又感觉好短,而且一会儿二十五分钟一会儿五分钟,感觉上很复杂,每次都要在纸上写下开始结束的时间才行。

第三,专注当下。越是专注于当下,越容易聚合精神。

我以前写长篇小说的时候拖延就特别明显,一想到架构里有三百多章,我才写了十章不到,就立刻泄气了。但沉浸法不让你看那么远,你不用想写完第十章后还有二百九十章,你只需要在十五分钟里踏踏实实地写就好了,甚至不用想第十章能不能写完,反正在闹钟响前,能多码一个字是一个字。

第四,自由度高,比较灵活。相对而言,番茄法就比较僵化,闹钟响了,我必须休息五分钟——可是这时工作刚刚渐入佳境,休息五分钟后又得重新进入状态,而沉浸法则是让你自己选:接着工作,还是玩?如果有状态就选工作;累了就玩。

以前我也写过一些时间管理和关于战胜拖延症的文章,写这些的时候,我的心底一直有一个疑问:

我们为什么总热衷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战拖这些“反人性”的东西呢?是真的为了让自己工作更高效、学习更多知识吗?

其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