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样子,是过去一切的总和(第2/2页)

这位朋友曾这样评价:“大部分国内的母子关系,是一种进食关系,只知喂养,却无法理解子女的喜怒哀乐,那种感觉,最折磨人心。”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关于母亲与子女之间千丝万缕无法斩断、言说的纠缠联系、宿命般的影响理论,深入人心,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仿佛凡人努力其万,也难以改变其一。

但是美剧《无耻浑蛋》中有句经典台词:“我已经二十三岁了,人到了这个年纪,实在很难再将不幸埋怨到自己父母头上……”

十几岁的时候,走不出母亲翅膀的笼罩是人之常情;二十几岁埋怨母亲,还能得到同龄人的共鸣;三十几岁还埋怨母亲,就是件很奇怪的事了;如果过了四五十岁还埋怨,只能说明自己这些年活得真是轻若鸿毛——别人都已经长出了自己的翅膀,你还窝在当年的阴影中。

再说之前那个逃去美国读博的朋友,后来她自己也生孩子了,发誓要给孩子自由,不能重走母亲的老路。结果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她发现许多小事都会触发童年的秘密,以前隐藏得很深的苦恼或者伤痛,都慢慢浮现出来,甚至睡觉的时候,她本梦见自己正在和女儿愉快地玩耍,下一秒却变成了母亲带着还是小姑娘的自己一起玩耍,还有次梦到三个人——加上自己的女儿一起玩,突然平地起龙卷风,妈妈把她和女儿推向一边,自己被卷走了。惊醒后她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而女儿正歪在一边酣畅地甜睡,她冲动地给她妈打电话,她妈说她小时候确实有过那么一次,抱着她在惊雷暴雨中,险象环生地跋涉回家的经历。然后她们隔着电话,说了许多小时候的事情,这是朋友自长大以来唯一一次母女通话超过十分钟居然没有吵起来。

从那以后,朋友突然觉得心结打开了,同自己聊着的,既是曾经颐指气使的母亲,可也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而她自己呢,既是那个非要和母亲拧着干的女孩,同时也是一位成熟、有判断能力、有柔弱的宝贝需要呵护的强大母亲。

当初和自己母亲不能沟通的许多结,靠着现在自己成为母亲,不断付出母爱,对当年的母女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而慢慢解开。在那些萦绕心头几十年挥之不去的吵架情景里,她甚至感受到了当时母亲的愤怒、无力、失望……曾经她只能感受到自己当年对母亲的愤怒,可现在她知道母亲当年说每一句气话时有怎样的意图以及怎样的心理活动。

“特别奇怪,”她说,“我永远不会像她那么说,但我确实又理解了她为什么那么说。”

因为母亲产生的枷锁,又因为自己成为母亲而逐渐瓦解。

每个关键的人生阶段,都有母亲的深刻烙印,埋怨父母误导你走上错误方向这件事是有限期的,待你年纪大到有能力自己掌舵时,就要自己承担责任。

母亲是一个人最大的命运,但她不会是你人生永远的主宰,因为有太多的机会,你可以在喜怒哀乐中一遍又一遍重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