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奇成为传奇,让我们成为自己

有一次看一则报道,说李樯在创作完电影剧本《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后闭关了五年,才有了《黄金时代》。李樯说,五年时光让他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老天生他下来,不是为了通过他来成就什么大事业,“而只是为让我好好感受、好好生活的”。

但这段话其实有个遗留问题,什么才叫“好好生活”?像李樯这样中戏科班出身的编剧,如果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后,没有再接连创作出《立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样的剧本,只是默默无闻地写作、生活、照顾父母,可以叫“好好生活”吗?会不会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又会因为觉得自己没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而感到没有过好呢?

“好”的生活,必然是一种平衡。重要的是弄清我们自己,而这恰恰是最困难的一步。

TEDx金门大桥的演讲里,有个演讲人叫Scott Dinsmore,他创立过一家公司,专注于帮人们找到梦想和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演讲的精华就是:如果你也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第一步不是立刻出发,而是先成为自己的专家——然后每次遇到岔路口的时候,都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为什么这件事让我高兴,而那件事让我厌烦?

在Scott看来,如何选择反而是第二位的事情,而弄清楚背后的动机才是第一位的。

真正的自己往往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如果你能尝试着把那些影响你决策的心理、微小动机、关联情绪的因素都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你就可以获得一部研究自己的著作,而获得这部著作后的直接好处是,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那条属于你自己的道路,也会逐渐浮出水面。

我曾买过摩西奶奶出的所有书和画集。摩西奶奶常说:“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话虽不错,可是现实却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天才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我们普通人,很少有人能从一开始就做“自己最愿意做的那件事”。

所以好好生活的最重要一步,是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上,你的能力、兴趣、价值才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尝试一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找到你的兴趣所在。

每个人从小长到大,都会有些自己的小爱好或兴趣,而我们不了解的,是我们愿意为了某个兴趣而深入到何种地步。去年我认识了一位手工达人,她同时也是文创爱好者,她的主业是全职妈妈,副业是帮助日本最知名的文具品牌做一些产品的企划。

对于文创爱好者而言,文具企划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了吧。另外,让我惊讶的是,日本人在文具企划上是出了名的谨慎和苛刻,一位全职家庭主妇怎么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呢?

后来接触久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她不但有过引进出版文创书的经验,还一直活跃于文创圈。怀着对此浓厚的兴趣,她利用所有闲暇时间和机会,坚持探访各地的文创市集,以及采访达人和爱好者。当熟识的杂志委托她做文创专题时,她可以把两页版面都不到的题目,当成一个科研论题来完成——深入挖掘达人、和爱好者交流使用心得,以及逐字逐句地翻译素材……只有真的热爱,才愿意投入如此大的时间和心血来做这件事。

在和她的接触中,我有这样一种感受:那些表面上的工作,其实只是一个一个的鱼钩,她要做的,却是抓住鱼钩,潜行至尚未探知清楚的海洋,自由地遨游和沉潜。

第二,找到你的核心技能所在。

核心技能并不是某个单一的技能,它是一整套关于技能、经验、特长与个人兴趣的组合。

有个编剧朋友曾对我说,她的核心技能是创意、讲故事的能力、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会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