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4/8页)

“这么多人,能住下吗?”高玉问黄大壮。

“能,我们炒茶的时候,有时住百十号人呢。”黄大壮道。

一直到黄昏,雨不仅没有停,反而更大了。杜光辉他们只好打消了回去的念头,吃了晚饭,大家烧了火盆,围着聊天。程书记就问道:“杜书记,上次民主推荐我们乡里参加会议的两票都推荐了你。而且,我知道还有不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出来没有?原来说年底开人代会的,看来是要推迟了吧?”

“人代会是推迟了。到三月。这里面有市里的原因。但是跟我的事没有关系。”杜光辉拨弄了一下炭火,炭火一下子更旺了。他的脸,被炭火照得通红。

“也不能说没关系。只是我们桐山太穷了,又偏远。不然杜书记留在这儿,也是不错的。”高玉道。

杜光辉说:“这是组织上的事。不过,市里征求我的意见,我已经明确表态,我不会去争这个县长的位子的。”

“那真让那个岳……”高玉说了一半,卡住了。

程书记道:“市里还没最后定吧?反正现在我们民主推荐也只是个形式。”

“话不能这么说。老程,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嘛!”

炭火越来越旺,屋里更暖和了。黄大壮将茶壶放在火上,不一会儿,壶里的水就“■■”直响。程书记说:“这山里的水,泡窝儿山的茶,才能泡出十足的味道来。古人有句话:‘窝儿山上茶,清溪河里水。’就是指的这个。”

“所谓一方水土啊!”杜光辉叹道。

程书记点点头,又回过话题说:“民主推荐前,除了杜书记,我的手机上至少收到五个领导的信息。其中就有岳县长,还有立志书记的。不过,立志书记不是让大家推荐他自己,而是要大家推荐你杜书记。有意思吧?哈哈。”

“推荐我?立志书记?”杜光辉愣了下,问道。

“是啊,你看看。”程书记把手机拿出来,翻出短信,“我一直保留着。这是立志书记的。”

杜光辉凑上一看,时立志书记的短信上写着:下午民推,请推光辉书记。谢谢!

这是?时立志怎么会发这样的短信?杜光辉皱着眉,问程书记,“这立志书记的短信,是不是就发了你一个?”程书记道:“哪能?就我知道的,可能大部分参会的同志都收到了。至少有四五十人吧。”

“啊……”杜光辉看了眼高玉。

高玉正将刚装满水的壶,放到铁支架上。放好后,捋了捋头发,道:“我们推荐了杜书记,可是杜书记不领情啊。是吧,程书记?”

“就是,这可寒了一大批干部的心哪!”

杜光辉听着,只是笑笑。程书记的话,半真半假。不过,后来的推荐结果,却说明了大部分人是推荐了杜光辉的。但是,杜光辉看着炭火,心里却在想:时立志书记为什么要出面来给干部们发短信呢?而且,在短信上,不是让干部们推荐他时立志,却偏偏来推荐杜光辉呢?

时立志这个人,杜光辉接触得并不多。他是纪委书记,办公虽然在一个大院子里,可是彼此很少走动。一来因为工作上接触本身就少,二来杜光辉是个挂职干部,自身就不太喜欢交际。跟时立志见面,只有三种情况:一是上下班时正好碰见,点点头,或者说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二是开会时见到,无非也就问问好;三就是在个别饭局上相遇。时立志话不多,脸色似乎总是绷着的,就这形象,倒还真像个纪检干部。杜光辉跟他接触最密切的那一段时间,正是矿难发生之后。县纪委参与了矿难的调查。时立志对矿难的处理,就杜光辉的印象,自始至终都没听到他的具体意见。总体上看,杜光辉觉得这个人存在着有些像个影子。当然,这仅仅只是杜光辉的想法。也许在其他人眼里,时立志完全不是这个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