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追求浪漫传奇的人(第2/10页)

我们寄宿的房子坐落在新德里的一个“新殖民区”,说穿了,就是新近开发的住宅区。我们离开空旷辽阔、恢弘典雅的市中心,驱车进入这个小区,骤然间看到一堆标新立异、杂乱无章的现代建筑物,心里感到有点突兀。乍看之下,就像一座印度村庄突然被转化成一座水泥和玻璃打造的市镇,一夕之间,扩大好几倍。小区内的房屋还没编上统一连贯的门牌号码。狭窄的无名巷弄中,挨挨挤挤,穿梭着一群群锡克人。他们满脸迷惑,挨家逐户寻寻觅觅,门牌号码既然不可靠,他们只好根据土地编号寻找他们的房子,土地编号是依据购买日期,按照年代顺序排列的。极目所见尽是漫天尘沙、一排排白色和灰色的水泥房屋、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的庭院。每一个锡克人身后都拖着一条黑的影子,鬼影般飘忽在烈日下。

我们坐在簇新但空空洞洞的壁炉前,一面享受头顶那台电扇吹出的阵阵凉风,一面啜饮着可口可乐。

“那个比哈尔①男孩是个笨蛋。”房东马辛德拉太太一开口,就为她家司机的驾驶技术向我们致歉。

这个印度女人身材丰腴,看起来相当年轻,两只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她懂得的英文不多。每次找不到恰当的字眼,她就会咯咯一笑,然后把视线从你身上转移到别处去。她会说一声“嗯”,伸出右手托住下巴,眼神一下子变得空茫起来。

房子是新的。楼下弥漫着混凝土和油漆的味道。房间还没装潢好,家具不多,显得空荡荡冷清清的。整个屋子四处摆着电风扇。浴室的设备全都是从德国进口的,非常罕见,非常昂贵。“我喜欢外国货,”马辛德拉太太说,“简直爱死了。”

她对我们带来的那几只皮箱以及里面装着的东西格外感兴趣。她忍不住伸出手来,摩搓着我们的皮箱,脸上流露出无比虔敬和喜悦的神情。

“哎,我爱死外国货了。”

她眼睛睁大,带着三分畏惧七分仰慕的神情告诉我们,她老公可是一位承包商哦。他可是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打拼才有今天。他长年在外,白天在丛林中奔波干活,晚上睡在帐篷里。她留在城里,帮他照顾家庭,让他无后顾之忧。

“一个月三千卢比家用钱。这年头的物价!三千卢比怎够用啊,简直是开玩笑。”

她并不是向我们炫耀。她出身一个纯朴家庭。她接纳她的新财富,一如她接受以往的贫穷。她虚心学习,求好心切。她渴望获得我们这两个外国人的赞许。她家窗帘的颜色,我们还喜欢吗?墙壁的颜色呢?瞧,那边的灯座可是进口的,从日本进口的。屋子里每一样东西都是进口的东西,除了(走进饭厅吃午餐时,她悄悄告诉我们)那台黄铜制的温热器。

她陪我们坐在餐桌旁,伸手托住下巴。她不吃午饭,只管睁着眼睛怔怔地瞅着我们的盘子。每次目光接触时,她就咧开嘴巴微微一笑。这可是她第一次经营民宿呢。说着,她咯咯笑起来。以前她从不曾接待临时房客,因此,如果她把我们当自己的小孩看待,我们千万不要责怪她。

她的几个儿子回家了。十几岁的小伙子,个头长得挺高,但神态却很冷漠,不像他们的母亲那么热诚。一走进饭厅,兄弟们就在餐桌旁坐下来。马辛德拉太太拿过一把汤匙,把菜肴舀到儿子们的盘子里,接着也帮我们舀一些。

她扑哧一笑,瞅了瞅大儿子,对我们说:

“我希望他讨个外国老婆。”

儿子没有回应。

我们谈起德里的天气和最近这一波热浪。

“我们才不怕热浪呢,”男孩说,“我们的卧室都装有空调。”

马辛德拉太太望了我们一眼,促狭地笑了笑。

那天下午,她坚持带我们出门走一趟,到城里买点东西。她想给楼下那个房间买几幅窗帘。我们说,她刚才带我们看的那个房间,里头的窗帘可都是簇新的,看起来挺高雅挺精致的。她说,不,不,我们太客气了。今天下午她一定要买几幅新窗帘,她希望我们充当她的外国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