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弃儿 第二十二节(第6/7页)

藏青色羊绒大衣一闪而过,整个戴城暗淡无光。老杨怅然地站着,直到她走远。我们都累趴了,这一天遇到了太多的人。

我问杨迟:“你要去上海吗?”

“戴黛怎么办?”老杨说。

我又问小苏:“你要去北京吗?”

“我也不舍得戴黛。”小苏说。

我点点头。我们暂时还留在这里,天空晴朗,仿佛没有明天。但另一个时代的影子已经来到,我有这种预感。

那天晚上,为了让戴黛见见世面,我们去看了蹦床表演。

我们走进年久失修的市区体育馆,它像一个烧焦的锅子倒扣在老城区,看着叫人心凉。在遥远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一座新建的体育馆,我曾经去过,周围一带是荒草,最近变成了乱糟糟的工地,据说一个现代化的社区将会围绕着它而诞生。我对这所老旧的体育馆很有感情,整个青少年时期在它附近打架、泡妞、发呆,有时候还进去打打篮球。它本来应该被拆除,荡然无存使我的记忆产生一个凹坑,但由于它太坚固太庞大,垂死而又负担着几十万即将奔向新区偏偏又奔不动的人们的体育生活,所以暂时还得倒扣在这里,谁也说不清它的未来会怎样。

在体育馆里,我们没有找到歪歪。灯光亮起来。好多年前我在这里看过著名歌星毛阿敏登台表演,场馆座无虚席,过道里都站满了人,我在最后一排,用了个塑料望远镜才看到模糊的、放大的毛阿敏。

我们坐在了第一排,蹦床表演没什么人看,全场就百十来个观众,估计也都和我一样,拿的是内部票。后来觉得第一排的位置太低,小孩看着费劲,就挪到第十排。过了一会儿,出来一个主持人,重点介绍了蹦床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表演开始,音乐如暴雨倾泻,八个穿金色比基尼的少女转着呼啦圈出来了。她们扭动腰肢,摆动大腿,甩动脖子,每个人身上都旋转着最起码五个呼啦圈。忽然一声断喝,“有请呼啦圈女皇、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娜娜小姐。”一位长发少女像海豚般腾跃而出,面带高潮后的红润与满足,从地上拽起三个呼啦圈转了起来,接着是第四个第五个。到后来她已经没法弯腰拿呼啦圈,就由工作人员朝她身上放。她腰里转十个,金鸡独立,手上腿上各转五个,脖子上还转三个。我数下来是二十八个,但工作人员介绍说她转了三十二个,又说,她最多的时候可以转四十个呼啦圈。

杨迟忽然说:“我还真记得这个娜娜,上过报纸的。听说是杂技团的,从小就训练呼啦圈,后来拿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爹妈都是禽兽。”

“为什么禽兽?”

“马戏团,杂技团,都得从小训练起。爹妈要是还不那么禽兽的,怎么可能送小孩去学这个?”杨迟说。

我说:“你也别太得意,你们俩从小训练数理化,现在为农药厂服务。”

杨迟说:“你丫真是个不合时宜的家伙。”

小苏说:“其实路小路讲得有道理。”

杨迟说:“要是不学数理化,我现在也得在这儿转呼啦圈。”

小苏说:“娜娜的爹妈或许也是这个想法,要是不学呼啦圈,她能干什么呢?”

娜娜的表演结束了,可以看出她很累,我们鼓掌,并鼓励戴黛也鼓掌。场馆里就我们四个人在鼓掌。娜娜忽然跑到我们前方,深鞠一躬,朝我们挥挥手,随后轻盈地蹦回了后台。接下来是一连串的人翻跟斗,然后搬出四个大弹簧床。蹦床表演正式开始了。两个比基尼少女,两个新石器时代装束的小伙子,跳上蹦床,就在空中翻起了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