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谬种 第八节(第5/6页)

小苏说:“你这个比喻太恶毒了。”

老杨说:“以后别打狗。”

小苏说事情是这样的,狗本来还挺懂事的,可是这一天忽然秀逗了,它尿在了小苏的球鞋里。球鞋固然可以洗,但小苏的房子背阴,冬天没太阳,要晾很久才能干。冬天水冷,他也不想洗球鞋,那玩意儿也没法用洗衣机洗,反复考量下来,事情异常麻烦,于是他报复了它,只踢了一脚,它就惨叫起来。

老杨说:“所以你的心情是跟着狗的智商起伏的,对吧?”

小苏说:“我操。”

这以后小苏不再打狗,改成骂狗,用各种京片子骂。我和老杨面面相觑,心想这家伙平时很儒雅的嘛,怎么这么能骂?真是不可思议。另一次,我们去找他,看见他在街上穿着棉毛裤狂奔,原来是在追狗,他开门倒垃圾,狗跟着窜了出去。

我们骑着自行车一起追狗,它跑着,真是快乐死了,四条短腿抡起来,飞一样在人行道上直线向前,全然不顾前方是什么。作为一条狗,它还记得停在某一棵树下,跷起后腿撒尿,然后继续跑。街上人看着我们大呼小叫地抓狗,一个一个都笑。我心想,有什么好笑的,无聊吗,这条狗并不是去寻找自由,它跑街上根本就是找死,所以并不无聊,你必须把它逮回来。

回到农药新村讲一讲九六年的风潮,忽然之间,人们都开始养狗了。

大下岗不是什么即兴的社会运动,说白了,是矛盾的集中体现,它远比人们预想的更为难办,一开始这帮人还以为是个悠长假期呢。两年假期之后,这一带的新村里哀鸿遍野,农药厂按指标砍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已经算是很幸福了,其他那些倒闭的厂、厂长被杀害的厂、厂长被枪毙的厂、厂长带着全家逃亡的厂,都充斥着下岗工人。这种大环境下,看到有人居然养狗,难免会羡慕着生气,觉得是一小撮有钱人炫富。经调查发现,养狗的基本也都是下岗的,越穷越爱狗,令人难以理解。最讨厌的是我们楼上老万的老婆,她抱着一只娇滴滴的狐狸狗,说是花了好几百买来的。她本人已经下岗了,打麻将输急了还会赖账,但每次说到狐狸狗的身价(以及那抱着狐狸狗的姿势),都仿佛自己是阔太太。

小苏说,人和狗的感情是天生的,有人爱狗,有人恨狗,并不牵涉到贫富差距。另外,狐狸狗未必就比草狗更费钱,狐狸狗是小型犬,吃得少。老杨说,妈的,草狗可以去吃屎呀。小苏说,这又不是农村,谁家敢养条吃屎的狗呢?

那时候万师母打麻将,把狐狸狗放在膝头,一边输钱,一边抱怨生活艰难,下岗两年了,生活全无着落,女儿念中专的学费都交不出来了。别人说,介绍给你工作,你不肯去。万师母说,要是出去上班就没人照顾狗了,这狗是真的乖,是她的命。别人说,你家里情况这么糟糕,还惦记着狗,有病吧。万师母发狠说,我就算去卖逼也会养着它的,你们都闭嘴。于是大家就闭嘴了,狠狠地赢她的钱。等到她输惨了下桌离去,人们就恶毒地说,这个女人他妈的穷成这样了,没听她说过要为女儿卖逼,为了一条狗倒敢放出大话,看来她女儿只能自己去卖逼了。

有一阵子,城里城外到处都在抓狗,甭管有没有主人,一概套住脖子打死。居委会到我们楼底下来伏击万师母,她浑然不知,抱着狗晃下来,施施然走出楼,忽然就被人控制住了。对付小型犬不需要什么狗套子,很轻松地拎着后腿往台阶上甩两下,狗就拜拜了。这种做法据说也是被迫的,以前想要活捉狗只,送到郊区统一处理,但这会导致狗主人的激烈反抗,有时候甚至打出人命来,因此当场处决是个比较合理的办法,反正这些狗都是要被处决的。人们漠然地看着,杀鸡会激起民愤,因为鸡是我们的粮食,杀狗则找不到什么理由反对,古往今来,屠狗之辈不是土匪就是做了帝王将相,没人敢惹。万师母直挺挺地晕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