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日报(第3/6页)

日本人在香港开设医院、工厂、餐厅、酒店,还在干诺道中有个大阪码头,但华人海员常闹罢工,宁愿失业也不肯替日本轮船运货。那时候流行一句歇后语“日本邮船”,意指“迟早完”,取自“丸”的广东谐音,日本唤船为“丸”,丸者,完也,日本人就像日本轮船,搭上了,早晚完蛋。香港政府严加镇压抗日活动,甚至派洋警察在日本企业门前守护,完全不顾尊严,中国人乃笑“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是日本的门口狗”。

日本人收集情报,也拉拢招安,汪精卫派人在香港跟日本军人多番谈判,秘密出入于湾仔的日本居酒屋和南区的浅水湾酒店,连周佛海和陈璧君亦曾分别在尖沙咀汉口道和乐道设寓居住,拖拉一轮,汪精卫终于在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中旬离开重庆,经昆明飞抵越南河内。蒋介石当然不会容忍,刺汪势在必行,戴笠还于翌年一月中旬亲自南来,以香港为指挥中心,统筹行动,住在中环的高街六号。陆南才未有机会见戴老板,却先替戴老板办了事。

把任务交下的人是王新仁,军统香港区的副区长,陆南才向来只跟情报员刘方威直线联络,未见过他,一天傍晚刘方威约陆南才到中环荣记行见面,坐下不久,有一个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从小房间步出,方脸浓眉,眼里尽是笑容,跟脸上僵硬的肌肉不太相衬。刘方威介绍,这位是王区长。王新仁跟陆南才热情握手,道:“南才兄,湾仔的事情一直辛苦你了,如果没有你和孙兴社,敌人的气焰必更嚣张。”

陆南才听得出来,一个“更”字意味敌人仍在嚣张,暗示他做得不够狠辣,并未把敌人赶尽杀绝。接下来,肯定另有重要吩咐。

略过寒暄,王新仁开门见山下达指示,道:“汪逆精卫公开投敌,丢尽中国人的脸。我们要好好教训这群汉奸!就从林柏生这畜牲开始,半个不留。”

汪精卫在香港的笔杆子有胡兰成、沈崧、高宗武、梅思平等人,常在《南华日报》撰文鼓吹和平,林柏生为报纸社长,亦主持“国际问题研究所”,负责搜集和分析日本情报。汪精卫于十二月卅日《南华日报》上发布声明,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日支和平三原则”,由于正式拍发日期是廿九日,韵目代日的电报码是“艳”号,声明乃被泛称“艳电”,一语相关,嘲讽媚日。汪精卫逃到河内,行踪隐秘,行刺他得从长计议,军统决定杀鸡儆猴,先从香港下手,能杀一个汉奸便算一个汉奸。

王新仁脸色凝重道:“南才兄,不瞒你说,现下风声鹤唳,戴老板担心‘公司’里面有汪逆集团的潜伏奸细,为免走漏风声,决定借助香港的堂口弟兄。人多口杂,这么关键的事情,最好请南才兄亲自动手,放心,刘方威会从旁协助。”

陆南才满脸犹豫,没搭腔,刘方威推波助澜道:“‘公司’要用人,戴老板更要用人,这么大的讨逆责任,南爷你是孙兴社的堂口主事,非你不行。戴老板即将来港,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杜先生亦必同意……”

王新仁干咳一声,刘方威马上闭嘴。

戴笠来港?

陆南才明白了。不一定是戴老板或杜月笙吩咐堂口办事,或许只是王新仁和刘方威想抢先立功,但不愿自己冒险,乃请他出马,行动失败了,由他扛起责任。成功了,则是他们谋划有功。而不论成败,都可以考验他的忠诚。

陆南才难免不服气,但旋想,是谁下的命令,有分别吗?孙兴社确实由军统撑腰起家,军统需人办事,无论指令来自谁的嘴巴,能够拒绝吗?别说什么报恩不报恩,太清高了,他陆南才不敢唱高调,反正天下之事是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没法子,拿了吃了总得还,而如果还得够多,往后想再吃,便不难了。更何况目前仍不是孙兴社拒绝的时候,否则事情被张扬开去,不但面子过不去,更必种下祸根,自讨麻烦。是鸠但啦,杀就杀,关老爷杀过人,他陆南才也杀过,杀一个跟杀十个没差别,而且杀林柏生这类人不叫杀人,叫锄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