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猜测(第4/4页)

看到大家若有所思的样子,李荣苦笑:“我知道你们怀疑他,但是这也不太可能。宗人令管理宗室,如今大鈅朝的宗室才这么小猫三两只,但凡有实权的都是陛下亲信,根本没人会帮晋王,就算他心有不满也做不了什么。”

似乎真的是这样。大家点了点手指:晋王低调得过且过,吴王是陛下亲信,秦王和陛下手足情深,至于十一岁的燕王就更不用想了,如今还在上书陪着平王殿下读书呢。

不是前朝余孽,不是皇室宗亲,也不是实权大臣——臣子作反只会发生在动乱年代,以清君侧或者替天行道的名义进行,如今江山稳固四海升平,这种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会不会是我们想的太复杂了?”袁明山若有所思:“可能幕后之人并不是想作反,单纯就是要陷害吴王一把呢?”

“损人不利己?单纯陷害?”秦和玉觉得不可思议:“你的意思是吴王殿下的仇人干的?”

仇人,那不就是晋王?所有人眼睛看向他。

“也可能是川藏那些被吴王压着打的夷族啊,”袁明山道:“你们记不记得,那个白朗就是渝州本地人,说不定就是夷族送到吴王身边的探子呢?”

“这倒是有可能,”李荣点头:“若是慎军能成事,他们便趁火打劫,若是慎军失败了他们也不亏,陛下将吴王调走自然是最好,便是没调走也能让陛下对吴王心生怀疑。”

他这么一说,大家也觉得豁然开朗:“果然是你小子最黑,才想得到这么多弯弯绕绕。”程大铭一巴掌拍在袁明山肩膀上:“这次八成被你猜中了。”

这种解释确实最合情合理,所有环节都能够说得通,李荣将大家的猜测写成奏章发往京城,同时请陛下派遣鸿胪寺的官员前来东抚,准备和蒙慎各部正式开启谈判。

温止也没有闲着,她带来的工程兵有不少是工部的匠人出身,有了李荣将军的提醒,羊毛羊绒的纺织技术便被提上了日程。羊毛梳子、纺车纺锤和毛衣针要做出来都不算太难,山羊毛更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等到鸿胪寺丞带着陛下的旨意到东抚时,温止已经织出了两件毛衣,正研究怎么染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