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猜测(第2/4页)

确实是找到了,只是这些就不必向他说明,李荣继续询问:“那些信件你可留着?”

“一直放在我的金账中,就不知你们运气好不好,有没有被炸毁或者烧掉了。”

就是因为清点现场没找到才要问你啊,李荣有些头痛:“信中可有细说你打入京城之后他会与你怎样配合?”

“信中说只要我能带兵冲破东抚关南下,他便同时起兵与我两面夹击直入京城逼宫。”

“只是这样?他可有说除了陈献之外还有那些人是他的内应?”

怒炎摇头嗤笑:“你觉得他会告诉我不成?”

这种事情当然不会随便说出来,李荣也只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罢了,被怒炎否定后也并不灰心,派人送他们下去休息,这次的待遇比开始好的多,不仅没有绑起来,还附送了一名大夫替他诊脉。

怒炎回去后向泰巴询问鈅朝审讯如何恐怖之事且不提,这边的议事厅中,几名将领从虚掩的侧门后鱼贯走出,正是温止等人。

待他们行礼落座,李荣问:“你们怎么看?”

“大鈅朝内有人想搞事情是肯定的,但那人不会是吴王,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栽赃陷害。”温止首先下了结论:“问题在于那人是如何得到的吴王印信。”

“可能是伪造的吧,毕竟除了怒炎外,没人再看过那些书信。”程大铭道。

袁明山却摇头:“怒炎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他能和对方合作,除了确实有人能在东抚关和他里应外合之外,肯定也是能确认对方的身份,就算不是百分之百的确信,也八九不离十。”

“我同意袁将军的说法。”秦和玉接话:“而且还有陈献,他和慎族人可是有仇的,完全是看上了吴王殿下的身份才同意当内应,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让他相信,很难解释他会轻易的冒险。”

“没错。”李荣轻轻拍案:“陈献的证词是怎么说的?陛下改革军队是忌惮吴王殿下有意夺他兵权,而吴王屡屡退让,陛下却变本加厉,这才让吴王忍无可忍,决定和慎族人联手推翻陛下。这番说词看似有理有据,其实处处漏洞,若是没有能让人信服的信物,陈献是不会上当的。”

“陈献说是吴王世子的亲信找的他,还有吴王世子手书并吴王私印,只是那信被他烧了。”程大铭无奈的挠头:“又和怒炎这边一样了。”

“这位亲信呢?可让他描绘长相后画出画像来了?”温止问道。

“画出来了,而且确实是吴王世子的幕僚。”这半个多月李荣也不是什么都没干的,他从桌案下的抽屉里抽出一个信封来:“此人名叫白朗,是渝州人,八年前被吴王世子征辟为幕僚,不过吴王世子说他并不算很倚重白朗,而且半年前白朗就已经辞去了幕僚的职位,如今不知去向。”

所以这是一个局?而且是连环局?只为了套住吴王?几个人面面相觑:“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是陷害,不过这样一来也算得上证据确凿,吴王和吴王世子免不了要回京给陛下请罪和解释吧。”

“那谁代替他镇守西南?”袁明山的脑子转的飞快。

“短时间内应该是安宁郡王暂领,然后等陛下的旨意。”李荣想了想:“难道是安宁郡王……?”

安宁郡王是吴王次子,因战功彪炳被陛下特封了郡王身份,曾经在军校进修过半年,和袁明山秦和玉都算是熟人,袁明山便立刻否认了这种可能:“不会是他,除非他能有十足的把握成功作反,否则吴王府获罪,他也逃不出要吃挂落。”

“那会是谁呢?”秦和玉皱眉:“这么做到底对谁有好处?”

“是啊,对谁有好处呢?”温止也在想这个问题:“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宁,又不是流民四起的时候,而且陛下民心所向,作反的人根本连个理由都没有就和外夷联手里应外合,不怕天下人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