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3/5页)

伊濑不知所措。他万万没有料到浜中会去盐釜,不过他慢慢回过神来。盐釜靠近仙台,是本州东北有名的渔港,所以大体能猜出浜中是去调查什么。他还是对“第二海龙丸”耿耿于怀吧。浜中肯定在火车上就想到了这艘船。之前伊濑怀疑“第二海龙丸”只是指代“船”这一事物的泛称,因为登记在册的船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但这次浜中坚信盐釜那边会有名为“第二海龙丸”的船,所以立刻前往核实。

浜中之所以自费旅行,多半是因为奈良林社长吝啬成性。如果是大出版社,只消借口去仙台采风,就能堂而皇之地出差。但浜中委身的这家出版社,每一笔差旅费都必须由主编向社长申请。浜中就是觉得这样太麻烦,才甘愿自掏腰包吧。

不过,浜中让伊濑读《日本民间传说研究》,这就有点颐指气使的味道了。浜中同伊濑打交道时,尽管表面上恭敬有加,却会不时表现出轻蔑的态度,只是伊濑并没有因此生气。伊濑并不讨厌浜中,在他看来,浜中只是有着孩童般的自负罢了。

刚才读到那张明信片时,伊濑不禁怒气上涌,差点大嚷出来:你别小看我!但他又觉得自己必须遵从这条指示。

伊濑的藏书中没有这本书,他立即去图书馆借阅。本想偷懒去附近的区立图书馆,但白跑了一趟,最后只好转去国会图书馆,所幸很快就找到了这本书。《日本民间传说研究》是三十年前出版的,相当老旧。伊濑将书翻到了指定的一百二十一页。那里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浦岛•羽衣传说的滞留说》。他开始阅读这篇长文。

浦岛传说和羽衣传说在主人公被滞留的情节上是一致的。下面将对两个传说的内容加以对比介绍。

浦岛传说中,浦岛在龙宫或蓬莱山上与龙宫仙女交合,并滞留在那里,快乐地生活。这是人神通婚传说的一种表现。浦岛在龙宫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三年,思乡之情渐浓,故与仙女辞别。仙女哀叹连连,依依惜别,将一玉盒赠给浦岛,以作纪念。浦岛返回故乡,但人事已非。诧异中,他打开玉盒,得知自己不是离开了三年,而是三百年。

这个故事人尽皆知。在《风土记》和《万叶集》中,浦岛是故意打开玉盒,想借此回到原来的家。不管故事的细节如何,通常的解释是,龙宫三年相当于人间三百年,这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滞留仙境的传说在苏格兰也有。新郎在婚礼后受黑衣男子诱骗,站在一小截蜡烛前,等待蜡烛燃尽。就在这短短一段时间内,两个世纪过去了,新郎却对此浑然不觉。等到终于发现世界骤然变样后,新郎刚张口询问原因,就立时化为尘土。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是关于古代不列颠国王赫尔拉的。他出访小人国仅三天,外界就度过了两个世纪。随从们惊慌失措,触犯了禁忌,转瞬间化为尘土。这两个故事中,重返人间者的结局都是化为尘土。尘土象征着人类生命的短暂莫测,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浦岛打开玉盒后冒出的白烟。琉球群岛和台湾土著阿美族中也有类似的传说流传。

中国也有大量传说是关于凡人滞留仙境的,总体上都是桃源仙境的模式,但人仙通婚的场所不是在海中的龙宫,而是在深山的仙境。反过来说,海中的仙境,只能是海神的居所,即龙宫。

至于浦岛传说中龙宫的入口,据推测应在丹后网野祭祀浦岛明神的神社附近。《宗祇诸国物语》中记载,俳句家宗祇听说丹后海滨有祭祀浦岛明神的神社,于是讨教当地人,被告知这里是浦岛的出生地,浦岛就是从这里的海滨去蓬莱后归来的。

羽衣传说中,仙女痴迷于骏河三保松原的美丽“仙境”,从天而降。发现仙女的渔夫偷走了挂在松枝上的羽衣。一名仙女因为失去羽衣,无法返回上天而哀叹嗟怨。心生怜悯的渔夫将羽衣还给仙女,仙女于是得以返回天界。但该传说的原型并非如此。在原来的传说中,渔夫并没有将羽衣还给仙女。仙女痛哭流涕,但还是无济于事,只好跟随渔夫回家,做了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