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3/6页)

“我把稿子交给主编看过了,他非常高兴,说您写得很好,辛苦您了。”

“谢谢。”

“但主编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浦岛和羽衣传说的共通点,也就是‘滞留说’读起来相当有趣,主编希望您再详细介绍一下。”浜中说得很客气,听似在询问伊濑的意思,事实上这从一开始就是半命令式的要求。

“只做这一点改进是不是不够?”伊濑重读了一遍校样。听浜中这么一说,他自己也觉得似乎写得太简单了。可是,在这方面着墨过多,能激发出读者多少兴趣?这本杂志的读者未必都是民俗学爱好者啊。

“没有。主编对其他部分都很满意。”浜中没有针对伊濑的疑问发表更多的看法。对主编的意见,他也只有服从的份儿。

“老师,为了避免麻烦,您只需介绍现成的学说就可以了。当然,我们愿意让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杂志马上就要付梓了……”浜中说。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反正你也提不出新学说,不如就从手头的书里摘抄一段现成的文字,糊弄一下就可以了。

虽然这个提议听上去有点让人窝火,但时间紧迫,这么做的确省心省力。于是伊濑参考《日本神话传说研究》,用通俗的文字将其中的学说讲解了一番。

一想到浜中就在隔壁房间等待,伊濑就十分不安,但他好歹将三页稿纸写满了。

伊濑叫来浜中,当着他的面朗读补写的内容。

“太棒了!”浜中致谢道,“主编看到这个肯定会满意的。真不好意思,在您百忙之中还来添麻烦。”

然后,他数了数伊濑补写的页数,从怀中掏出一个棕色信封。“老师,这是稿费。我预计您大概会再写三页,于是多带了点钱出来,没想到真猜中了。”

“哦?现在就付稿费?这也太早了吧?”伊濑有点惊讶。根据以往的经验,稿费一般要在杂志出版后一两个月才支付。

“像我们这样的小出版社,如果这点优待都没有,那就更没竞争力了。”浜中苦笑道。

伊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支票,上面写着约定好的稿费金额。“真是怪不好意思的。”

旅行的费用就是由出版社全额承担的,虽然本就理所应当,但现在又这么早支付稿费,伊濑觉得待遇有点过于优厚了。不过,诚如浜中所言,小出版社也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博取作者的信任。

浜中接过伊濑写的收据,连忙说:“老师,那起凶杀案有新进展了。”

“哦?找到尸体了?木津温泉那边通知你了?”伊濑提高嗓门道。

“报社寄来了剪报。不过还是没有发现尸体。”

“写的是什么?”伊濑失望道。

“唔,请您自己读读。”浜中从笔记本中抽出一小张剪报。

十八日白天,农夫河合次郎前往木津村附近挖山药,在杂草下发现一块木板。挖出一看,那木板长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上面用墨笔写着“第二海龙丸”的字样。河合想起此地是不久前“匿名信凶杀案”的现场,说不定这木板与案件有什么关系,于是向当地警察署报案。

本报记者在警察署看到,那块橡木板厚仅一厘米,估计是木船的碎片,看上去相当老旧。船名似乎是后来写上去的,不知是不是恶作剧。警方对附近的渔港进行调查后,没有发现名为“第二海龙丸”的船只。警方暂时认定,这与“匿名信凶杀案”没有关联。

伊濑念完,将剪报扔在浜中面前:“可笑。只有乡下的报纸才会对这种事大书特书吧。”

“城里的报纸也会报道。毕竟,山野里可能埋有凶杀案的尸体,这种新闻比较有噱头。”浜中答道,小心翼翼地将剪报放进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