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关谈判:中国与世界的磨合(第4/6页)

1999年初,龙永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谈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无大利又无大弊!”

我刚一看到这句话,就感觉到龙永图身上所承受的压力。

这句话是很策略的语言,似乎在解释着什么,似乎是在安慰着什么,又似乎在反对着什么。

也许是中国复关的热情多次受挫,因此有些人开始有了逆反心理,心生怨气:不入又怎么了?

其实我也曾有过同样的心理,1994年年底,我再次跟中国复关谈判代表团去瑞士日内瓦采访。这次谈判气氛十分紧张,因为1995年1月1日,关贸改成世贸,中国就不再是复关而是入世。因此中国代表团一到日内瓦,就下了最后通牒:“年底不能解决中国的复关问题,中国将不再主动举行双边磋商和中国工作组会议,如果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主席邀请我们参加中国工作组会议,我们也只能承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协议中规定的相应义务……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将会继续进行,但是,这种改革开放的进程将按照中国自己的时间表进行……”

在这样的最后通牒下,在1994年12月份的日内瓦,中国代表团进行了一次多少显得有些悲壮的谈判,但结果却是无功而返。

最后通牒失效了。

一时间,我有些沮丧,另一种情绪升腾起来:不入就不入,看你能把我们怎么着?

但很快,这种孩子气就淡化下来,中国怎么能不融入世界呢?

可对于有些人来说,心中的诸种怨气则并不是很快能平息下来的,加之亚洲金融危机,全球一体化越发显示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不利因素,国内一些所谓“民族主义者”,站在保护民族产业的立场上,对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提出质疑。

一时间,“入关”还是“入套”这类文章层出不穷。可怕的是,似乎这种声音不仅出现在学术界,在学术界的背后,更有人持这种态度,甚至给人感觉正是背后有人持这种看法,才有了学术界反“入关”的声音。

这段时间里,我很担忧,因为用“民族主义”这面大旗,有时可以毁掉一项意义重大的事,而参与入世谈判者也容易被戴上“卖国”的帽子。

因此,我看到“入世既无大利也无大弊”这句话时,会马上感到发言者心中的一种压力。

庆幸的是,在最高领导的决心之下,一切波折都如过眼烟云,吹过一阵就散了。

可想一想,也还是有些后怕的。如果反对者占了上风怎么办?是不是怕入套我们就不入世了呢?

一个习惯于胆怯却又冒充强大的民族从来不会富强。

龙 永 图

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今年五十六岁,但却拥有一种超越了年龄的激情,只是这种激情深深藏在平静之下,一张嘴,你就会很迅速感觉到这种激情。

1999年11月15日那天下午,当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谈判结束,我们在前方的记者很快打回电话,告诉我:“虽然谈成了,但龙永图一直没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我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不会的,这个时候一定是龙永图非常高兴的时候,因为多年参与复关谈判的他,终于看到光明的前景,只是他的激动不一定是用笑容来展现的,相信他的内心会感慨万千!

第二天早上8点多,他如约来到我们演播室接受我的采访,聊天时,证明了我头一天对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当天的《焦点访谈》中,大家见识到了他平静中的激情。

从贵州走出来的龙永图在1973年开始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学习西方经济,当时他的很多同学都大为不解:“红色中国”派人学西方经济干什么。后来得知,这是周总理的部署。

这之后,他又多年在联合国工作,这样的经历使他在精通英语的同时更加精通西方规则,也因此他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和世界磨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谈判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