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4/7页)

方迪想了一下,问:“九哥,你那个方案确实需要我看吗?”

老九肯定地点点头说:“确实。”

方迪说:“那你给吧台打个电话,我先把餐费付了,付了我就敢帮你看。”

老九不解,问:“那为啥呢?”

方迪说:“我仅仅是看看,提个意见,决不是咨询的性质,那太吓人了,我担不起。”

老九想了想,说:“没关系,你愿意付就付吧,日子还长着呢。”说着起身走到放电话的位置,拿起电话拨号,说:“阿美,方小姐马上过去,你把昨天那桌餐费给她结了。”

方迪起身说:“谢谢九哥!”

老九说:“那这两天我整理材料,整理好跟你联系。”

方迪说:“好的,那九哥你忙,我走了。”

方迪到吧台结账,付过餐费就开车回去了。

3

出了老九面王餐馆,天已经黑了,大街亮起了灯火,餐馆也陆续上客人了。外面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了小雨,丝丝缕缕,给深秋的寒冷注入了一股清润的气息。

方迪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先去了离住处不远的那家台湾粥棚,她还没吃晚饭,这家粥棚是她经常光顾的地方,经济实惠。她在街边停好车,进粥棚找了个位子坐下,要了一碗香菇粥和四个小包子,心不在焉地吃晚饭。

她隐约察觉到帮老九看方案的事没有那么简单,觉得自己的处理草率了,却又一时理不清头绪。老九要革自己的命了……老九提了三个问题她都答错了……从老九嘴里居然能听到诸如“见路不走”、“见相非相”、“如来”、“实相”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词。老九的变化是让她吃惊的,而这种变化就来自他在红川耗了一个月,虽然餐馆改革方案是老九的,但是方案的方向、原理、思想……是叶子农的,她调查过这个人,以叶子农的头脑、阅历……她突然意识到,老九的方案她是不能“看”的,看了,就是一个笑话。

吃过饭,她上车准备回住处,手扶着钥匙却迟迟不发动车,索性放弃了,望着挡风玻璃凝神,越想越觉得这事不简单。叶子农不管是利用双轨制敛财还是布达佩斯劳务,这两次商业运作都是成功的。见路不走谈何容易,总要先见到路才有资格选择走不走,而更多的人通常面临的情况是连路都没见到,更别说见路不走了。老九的方案显然是以叶子农的认识能力为后盾的,那么成功的几率也就不能纯粹以老九的能力衡量了。如果老九的方案是老九面王从亏损到盈利的转折,是老九从失败到成功的转折,那么……这么现成的案例,这么好的机会,如果把“见路不走”作为论文选题,在老九餐馆实习,理论、实践都有了。

方迪的思路渐渐清晰了:决不能等老九把餐馆方案材料整理出来,这个方案她是万万不能“看”的,一“看”就没有自知之明了,最恰当的方式就是跟老九“聊天”,了解这个方案的核心内容,可行,就争取在方案的实施过程里实习;不可行,就是聊聊天,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既低调,又保留了视情况而选择。

她从包里找出电话号码本,下车走到就近的一个公用电话亭,投币给老九打电话,电话接通后她说:“我是方迪。九哥,有时间吗?”

老九说:“有时间,你说。”

方迪说:“我想约九哥出来聊聊天,可以吗?”

老九说:“那来店里吧,边吃边聊。”

方迪说:“我刚吃过饭,我请九哥喝咖啡吧,去蓝星咖啡馆,我这就过去。”

老九停顿了一下,问:“有事吗?”

方迪说:“没有,就是闲聊天。”

老九说:“好的,那我在咖啡馆等你。”

挂上电话,方迪开车去咖啡馆。

蓝星咖啡馆就在老九面王餐馆的斜对面,不到200米的距离。这是一家大众咖啡馆,门面不是很大,装修古典,门口停着几辆轿车。方迪停好车进到咖啡馆,看见老九坐在一张靠墙的桌子边等她,桌上放着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