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从不朽的补偿律中获得强大助力(第5/7页)

仔细验证过爱默生观点的人发现,那些都是植基在永恒真理上的观点。其他没有实际验证过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些是很抽象的教条,或是会指出各种根本就不算是例外的“例外”,因为时间是补偿律的必要元素,而没有人说得准时间的巨轮会带来什么。

最后,我们跟着这个伟大的内心一起来思考“思考”这件事。

当伟大的上苍把思想家放行到这个星球上时,那就要当心了。此时所有事物都会岌岌可危,就好像是大城市突然发生大火,没有人知道什么地方才安全,或者什么时候会熄灭,没有什么学问可以保证不会在明天就被驳倒;没有任何的文坛声誉以及所谓的不朽盛名不会遭到修正与责难。人的那份希望、内心的想法、国家的信念、人类的风俗与道德,全都会被新的推论牵着鼻子走。

内心力量改变世界的能力亦复如此。你不见得会改变世界,但你的内心力量已经准备好了,愿意并有能力为你的世界带来你需要和想要的改变,无论可能有多惊天动地。对思想“移山”的力量大加赞扬的不单是爱默生。我不知道其他伟大的思想家之中有哪位没有展现出这种天生的理解力:我们是思考的动物,会依照自己的思想来行动。所以思想总是先于行动,思想总是比双手更早开始进行建造,思想强大到无法衡量。所以,当思想无拘无束并且无所畏惧时,所支撑的成就也会很强大。

当个务实的哲人

我们习惯把哲人想成是活在象牙塔里的人,要学富五车才看得懂他们的著作。这种印象颇为真实。从古希腊人率先开始思索宇宙人生以来,哲学便开始蓬勃发展。到了近代,哲学似乎都是讲给哲学家听,我们这些凡人则被晾在一旁。

但仔细想想,哲学的基本目的是在探寻事物“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为什么“个人成功学”是哲学,而不是“方法学”或“理论”。我之前的著作就如同这本书一样,是在为下列问题找出最根本的答案:

“为什么”有些人在人生中会成功,有些人会失败?

“为什么”有些夫妻生活在和谐之中,有些则是活在不断发生的冲突中?

“为什么”有些团体能以互助的精神跟其他团体和睦相处,有些则会互相打压排挤?

用来赚钱、为人处事、讨太太欢心或维持劳资和谐的方法固然重要,而我也跟各位建议过一些关键的方法,但更重要的还是这些事情背后的哲理。当内心坚信关于财富、内心平静与成功人生的基本观念时,你就是在坚固的基础上构筑一切。当你想光靠所谓的有效方法来运作一切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无异在沙堆上盖城堡。

因此,以绝对务实的方式做个哲人是值得的。在面对问题,渴望能改善某种局面,或说服别人认同互惠原则时,先暂停一下,要记得自己是个务实的哲人。如此一来,你才会把内心聚焦在一向行得通且永远有效的根本理由上,并能立刻得到好的指引。

行动派哲人

哲人是否会遇到某些灾祸或发生不幸?会。但他会寻找原因,会学到教训,会为了防止事情再度发生而先把自己武装好。

同样的,他会留意别人犯下的错误。明白人都是半斤八两,会提防自己也犯下同样的错误,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自己不会步上他人的后尘。

在预知未来的能力上,哲人并不比别人强。但他知道,历史有不断重复的特性,他会检讨过去,且多半能对未来产生非常明确的想法。

哲人会牢牢记住,帮助别人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找到最好的自己。他不会想成为社会改革者,让自己陷入无止尽的瞎忙而没有什么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