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要操控金钱,还是被金钱操控?(第6/8页)

有时,生产者会把东西直接卖给消费者。但最常见方式是消费者向把零售视为自身职能的中间商购买,或是向制造商的业务代表购买。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你要怎样才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牵线?

你赚到的钱应该留一些在身边

我们当然还没有把赚钱的话题给谈完!各位甚至可能会觉得,我把这个话题草草带过对它有失公允。但我建议各位把前面三点重读一遍,看看自己能想出多少种做法。这三点放诸四海皆准,可以加以延伸。不用太一板一眼,你会发现可适用于形形色色的经营情况和林林总总的机会之中。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专属于任何特定的技艺或技能,前面的例子中所提到的领域都很容易让你举一反三。

各位会发现,看看自己在做的事有多少件可适用于这三类,这是很有趣的练习。假如你愿意撇开自己的工作不谈,把自己当成消费者,你肯定就能“适用”!关于其他能帮助努力工作的人赚钱的原则,我们将会有更多着墨。

现在,我们还是来谈金钱与内心的平静的话题。

没有一个欠债太多的人能奢望拥有内心平静。你或许会有片刻平静,但债务不时会进入你的意识,你会觉得自己不像是自己的主人,心中有一块仿佛是属于别人的。我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平常那种要是没有资金就根本做不成生意的企业信贷,而是指个人债务。

把一部分的钱存起来可以成为一种手段,这样有助于你避掉个人债务发生时造成的不确定感和随之而来的窘境。但存钱对你的作用不单单是把存下的钱拿出来花,而是会让你养成依照需求来衡量金钱的习惯。它有助于提醒你,金钱的好处只是因为它能买到财货与劳务,同样有助于你从财货与劳务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需求。

存钱的习惯会把浪费的习惯一扫而空。当习惯使存钱成为需求后,有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拿一样的薪水还是可以过得跟以前一样好,即使有些物价上涨了也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再将一把把的钞票用在不需要或琐碎的东西上,买东西会更谨慎,甚至会把衣服和其他的家当保存好一些。这也有助于人们搞清楚怎样让金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而且不会为了做到这点让自己陷入贫乏,只为了让银行户头提升进账。即使继续照着平时的水平来生活,也会发现自己还是能存到钱。

不过,存下的钱该怎么运用才好?并没有一体适用的答案。

我看过也听过许许多多的例子是,用小额存款来投资前景看好的小生意,而有一个例子甚至用不到两百美元。在这些投资中,有的回收了好几十倍。你当然不能指望一定有这么幸运,但切记,当机会出现时,有存款的人才能利用那个机会而不必借钱,也不必使自己负债。

有一对年轻夫妻养成了“定时”购物的习惯。他们一直在负债。有一天,他们把所缴的利息拿来一算,太太便说:“以后绝不这么傻了!”这对夫妻要请朋友来家里玩,需要新的桥牌桌和四张椅子。但太太说,坐在地毯上打桥牌也挺好的,不再为此举债了。他们称之为“土耳其桥牌”,结果也玩得不亦乐乎。

这次的经验使他们远离了一些不铺张似乎就招待不起的朋友,并结交了重友谊而轻排场的朋友,并认为这样的才是值得交往的朋友。他们还开始把每周的收入存下十分之一。有一天,他们把钱放在口袋里去买东西时,才发现了商品交易的一个重要真理:商品以现金交易时会卖得更便宜。

此外,既然不再负债又有了积蓄,先生便觉得自己更轻松和笃定了,这件事也在工作上帮了他的忙。他被老板找去约谈,老板随口问了他有没有在当地的哪一家银行存钱(这纯粹是“你有没有储蓄?”的另一种问法)。这位年轻的先生自信而肯定地回答出老板心中的正确答案,因此获得了升迁的机会。存钱是人格的指标,因为它跟人的企图心和打理私事的能力大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