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2/28页)

亚力克斯笑了笑,说:“那他得先跟杰克·华纳好好谈谈,现在这部作品的版权在华纳公司那儿呢。”

“你的作品拍成电影了?这我倒不知道。我之前从没看过美国电影。”

“不,本来是有这个计划的,但最后没拍成。”

《最后的障碍》这本书是他写作生涯的一个突破,也正是这本书的收入支撑着他的流亡生活。这本书是月读书友会的推荐书目。最开始华纳公司打算让好莱坞男星詹姆斯·卡格尼主演这部电影,拉夫特和乔治·布伦特也都在华纳公司的待选名单中。只不过后来战争爆发,相比于拍摄逃离战俘营这样的题材,他们更青睐战争动作片。于是,这个计划也就和其他众多命运相似的项目一样,被束之高阁,不了了之了。好在小说的版税让亚力克斯在圣塔莫尼卡买了一栋房子,而且有趣的是,那房子就在布拉希特的住所附近。

“唉?你读过这本书?在德国也有出版?”亚力克斯问道。其实,亚力克斯对马丁的来历一直满怀疑虑,他到底是谁?文化联盟的代表?——这只是亚力克斯的一个猜测。事实上,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一段隐秘而不忍回顾的过往,但这些不愿与人分享的回忆往往最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在瑞士有克里多出的版本。”克里多出版社是由流亡者创办的,位于阿姆斯特丹。马丁只是解释了书本的来历,但这解答不了亚力克斯内心真正的疑问。“就拿《衰败》来说,虽然它在德国被列为禁书,但只要有心还是能找到很多影印本的。”

正是《衰败》这部作品让亚力克斯声名鹊起,大概这也是德国方面期盼他回归祖国的原因。布莱希特、安娜·西格斯、阿诺德·茨威格,这些曾经的流亡者都回家了,现在轮到他亚力克斯·迈埃尔了。在情势严峻的东柏林,就连文化领域也是斗争的战场。亚力克斯不禁想起,布莱希特在加利福尼亚籍籍无名,西格斯在墨西哥城泯然众人,而如今他们回归祖国,重回聚光灯下,登上报纸头条,享受着官员们的欢迎颂词。

先前,他刚从捷克回到德国境内,当局就在边境旁的小镇设午宴为他接风洗尘。为了赴宴,亚力克斯拂晓时分就从布拉格动身启程。那天的布拉格飘着小雨,街道昏暗湿滑,一时仿佛置身于卡夫卡的作品之中。回程途中,入眼的只有毫无生机的荒野、简陋灰白的农舍和在泥水里扑腾的鸭子。到达那个叫不上名字来的边陲小镇时,马丁正拿着花束迎接他,市长和镇议会官员则穿着整洁的旧西服,在镇议会大厅设下宴席款待他。《新德国》拍下了亚力克斯与市长动情握手的画面,向世人宣告,浪子回家了。他还受邀发言,讲述了他想与德国人民一起重建家园的愿望,也表达了对政府当局同意为他提供居留签证的衷心感谢。

结束了午宴,亚力克斯再次踏上归途。之后的路上,目之所及与先前并无二致,仍旧是破败荒废的农场和泥泞不堪的道路,道路的路肩早已被坦克和重型卡车碾压得不成样子。这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祖国,但,的确又是他的祖国。他感到胃部发紧,一股熟悉的恐惧感袭上心头,好像他已经预感到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也许是因为方才与市长共进午餐,勾起了他旧日一些不愉快的记忆。

他们特意绕过德累斯顿这座城市。“我不想你触景伤情。”马丁解释道,“那些畜生,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里的所有东西都炸了个干净!”亚力克斯心里清楚,除了报复当年纳粹对华沙、鹿特丹港的轰炸,还会有什么其他理由呢?马丁年纪太小,所以那时响彻德国街头巷尾的欢呼庆祝,他已经全然没有印象了。不过亚力克斯并没有开口,他只是沉默地望着车窗外了无生气的原野。怎么一个人都没有呢?也许,是因为现时是冬季,并不是适合耕作的季节。也许,是因为男人们都已经不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