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出延津记 四(第5/5页)

“爹,一天卖豆腐乏了,快脱鞋烫烫脚。”

卖豆腐的老杨更觉得老马的主意高明。比老马主意更高明的,是老杨的主意,两个儿子中,只选一个上新学。让两个人同去他们觉得是应该,两个人中选一个,两个人都开始看老杨的脸色。但两个儿子到底让谁去呢?卖豆腐的老杨又犯了愁。老杨一犯愁,又跑到马家庄找老马。老马本来只是随便说说,好止住老杨的啰嗦,没想到老杨当了真,反倒更啰嗦了。老马觉得自己当初失了策。但事到如今,老马也只好在一条道上走到黑。路走到一半,将车掉头磨回来,老马更费劲,老杨会更没完没了。老马问:

“他们俩谁脑子好使,谁脑子笨呀?”

老杨摸了摸胡茬儿:

“要说脑子好使,还是老二,老三脑子死性。”

老二是杨百顺,老三是杨百利。老杨突然明白了老马的意思,遂拍一下大腿:

“老二脑子好使,就让老二去吧。”

但老马摇摇头:

“还是让那个脑子死性的去。”

老杨吃了一惊:

“为啥?上学不得脑子好使?”

老马:

“上学是得脑子好使,但要说值得着,还得那个脑子笨的。人就像鸟一样,脑子好使,翅膀一硬就飞了;脑子笨,撒出去才能飞回来。”

老马又说:

“再说,上学做官是为了啥?是为了回头卖豆腐。脑子好使的,豆腐拴不住他;脑子笨的,才能飞回豆腐上。”

老杨又恍然大悟,佩服老马的见识。但又有些犯愁:

“让老三去,老二跟我闹咋办?”

老马:

“二挑一的事,抓阄呀。”

老杨:

“万一老二抓着,老三没抓着咋办?”

老马“呸”了老杨一口:

“我看不是老三脑子死性,是你脑子死性。”

老杨又恍然大悟。老杨从老马家回来,杨家就开始抓阄。抓阄是在晚上,一个饭碗,里面放了两个阄。老杨抱着饭碗使劲摇晃,突然将碗扣到桌子上,掀开碗说:

“抓吧。谁抓着抓不着,都是自个儿的命;谁抓着抓不着,都埋怨不着我。”

杨百顺、杨百利都有些战战兢兢。由于战战兢兢,都不敢自己先抓,相互倒客气了。杨百顺:

“弟,你先抓。”

杨百利袖着手:

“你是哥,得你先抓;哥不抓,我这手剁下来,也不会先抓。”

杨百顺只好先抓。抓到手里,打开阄,上边写着“不上”。另一个阄肯定是“上”了。杨百利向杨百顺打了一躬:

“算哥让着我。”

于是杨百顺留在家跟老杨做豆腐,杨百利到县城去上“延津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