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草堂半日论天下,山河千里忆莲舟(第4/8页)

光波翼闻言亦以为然,心说:“当今朝政确有诸多弊病,令百姓怨声颇多,以至于内乱频起,外扰不断。不过圣上意欲启用诸道忍者,待我尤其不薄,我等理当为其分忧,助朝廷肃清内外之患,再力谏圣上整顿朝纲,重现贞观、开元之世。如此方为臣子之道。”

光波翼正待开口,百典湖又道:“自古成大义者,难免舍弃小节,若诚以天下苍生为念,一人之忠逆、恩怨又何足道哉!当今天子重用阉宦,朝纲废坏,四方群雄割据,兵事不断,小皇帝却只顾着贪玩好奇,哪里将百姓放在心上半日?莫说天子疑心忍者,弃我辈多年不用,纵然对我等封爵封王,亦不过欲令我等为其卖命保国,我辈也不可为一己之私,做助纣为虐之事。”

光波翼心下奇怪,怎么每次未及开口,百典湖便似乎已经洞悉自己所想,所言正中自己心思?且其所说皆言之在理,无可反驳。看来这位百典前辈果然见识高明,不同常人。只是若依百典前辈所说,我等忍者而今便当如何,难道也要起来造反不成?那与黄巢等贼寇又有何别?

光波翼此时并不开口,却看百典湖有何话说,是否又知自己所想。

百典湖却看了一眼光波翼,道:“你若有话,只管说出便是。”光波翼这才将心中疑问说了。

百典湖听罢笑道:“看来你心中惧怕造反一说,怕自己变成乱臣贼子?你须知道,古来最大的反臣岂不是圣人之子姬发?武王犯上伐纣,创下了大周朝八百年基业。今朝之高祖、太宗皇帝,不也是大隋朝作乱的臣子吗?可见反与不反并无要紧,关键要看是否反得有理,反得有义。”

(按:圣人指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是文王之子,于公元前11世纪伐灭殷商,建立西周王朝。)

百典湖见光波翼正专注而听,并无反感之意,便又说道:“如今刀兵四起,大唐气数不久当尽,我辈正当择明主而佐之,建百世之功业,谋万民之福祉,何得拘于忠臣孝子的虚名,而错失上天垂授之大任?”说罢盯着光波翼双眼。

光波翼心道:“听百典湖如此说,莫非他已与目焱、黄巢等人合谋造反了?”

只听百典湖又说道:“数月前我曾见过黄巢将军一面,此人心怀万民,胸藏天地,不愧为当世英雄,堪做未来之明君。”

光波翼心中一惊,未曾想到百典湖居然如此直承与黄巢相交。又听百典湖说道:“端午节东内苑马球大会上,黄将军与目焱长老本想设计擒住小皇帝,以此要挟唐廷,如此便可免去多少屠戮。不想被你和风子婴手下的黑绳三阻挠。你与黑绳三也因救驾有功,深蒙小皇帝垂青。”

光波翼又是一惊,这些事原来百典湖都已知晓。

百典湖续道:“那御鹤族忍者便是遵我之命,前去助阵,亦是令其小试身手。他们既然做了我的弟子,自然也已晓明大义。你乃英雄之后,只因年纪尚轻,自幼未遇名师指点,故而随波逐流,为忠义之名所蒙蔽,受人利用,亦属自然。我见你天资过人,性情豪爽,颇有光波一族遗风,望能自今醒悟,不可固守迂腐,贻误终身。”

光波翼心中明白,百典湖最后是以御鹤族忍者为例暗示自己,若要从他学习追光术,除非自己听他劝教,助黄巢、目焱反唐不可。只是虽闻百典湖侃侃而论,言之成理,难以反驳,却仍觉得一时难以接受。自从见到百典湖,便觉此人见识非凡,竟能每每洞悉自己心中所思所想,不待问而出言皆中。百典湖为人似乎不拘小节,心思却是缜密不疏,总是一位高人不错。

光波翼当下起身施礼道:“前辈,晚辈领教如许高论,着实前所未闻,只是晚辈愚鲁,一时尚未理清头绪。恳请前辈容许晚辈回去静思几日,细细体会前辈今日之教。不知前辈可否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