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 明之卷六 遗书 ](第3/10页)

“可是……你不能否认,在周家生出双胞胎的日子里,周家的事业和家庭都出人意料地顺畅啊,这不也是从一个侧面证明诅咒存在吗?”

“周家在生出双胞胎的日子里,真的事业家庭都一帆风顺吗?”段一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说道,“贾队长,我不知道你从周家获取的有关诅咒的信息有多少,起码周彬轩在给我讲述相关的故事时,我还是比较认真地做了记录的,而且在那之后,我还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下,我给你提示几个细节。”

“在周家仓的两个儿子七岁时,由于政局动荡,周家仓举家迁移,路途中,小儿子周胜禄受伤化脓,感染破伤风导致死亡。这件事发生时,周家恰恰是生出了双胞胎的。”段一站起身,将喝水用的一次性纸杯抛进了旁边两米远的垃圾箱里,继续说道,“另外,在十几年前,前往美国开拓事业的周思贤和妻子柳文慧生下了双胞胎周宝文和周宝武,但孩子出生没过几年,周思贤就因为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死亡,他可一度被周家视为未来的主事人。如果不是他的死,周彬轩先生也不会接管周家的事业。这些事情,一样都发生了不太正常的死亡。我们为什么没把它联想成灾难呢?如果说周思贤的死仅仅牵连到他一人,称不上是所谓的‘灾难’,那么周家仓儿子的死呢?那个时候,全家可是都被逼着迁移了,搞不好从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为什么这个就称不上是诅咒?”

“人的思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就是会不断地通过心理印象对客观事实进行‘挑选’,符合自己既有印象的,就选择接受,不符合的,就故意漠视。而且,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固有印象会不断加强。”段一分析道,“因此,表面上看来是诅咒影响了周家的发展,但实际上,因果关系是相反的,恰恰是因为对诅咒深信不疑,所以才会在没生出双胞胎时,将发生的事故归因为诅咒;在生出双胞胎时,又会倾向于打断事故与诅咒的因果关系,甚至当不幸真的降临时,脑中还会琢磨‘这种不幸很快就会过去,毕竟我生出了双胞胎嘛’!这就是人心理上的循环论证过程。”

“看来你真是个死理性派,绝对不会相信诅咒的事情。”听完段一的长篇大论,贾继光感叹道,“说实话,我真的没法这么‘清醒’。”

“我记得上次就提醒过你,不要被诅咒的事情遮挡双眼。”段一说,“周家的连环杀人事件,是真真正正的人祸,不是什么诅咒。更何况,在周隽丽被袭击案之后,我们起码有了一个很明确的突破口,就是那个流浪汉。”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你刚才说袭击周隽丽的人身上并没有臭味,这是怎么回事?”

段一笑了:“流浪汉的事情也是我们在之前的调查中陷入循环论证的一个典型体现。表面上来看,是周隽丽告诉我们袭击她的是位流浪汉,然后我们按图索骥地去查找那个流浪汉凶手;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脑中事先存在着一个我们印象颇深、十分厌恶的小镇流浪汉形象,一听到周隽丽的证词,我们马上就把这个形象拼接为‘罪犯’,并深信不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流浪汉的调查方向错了?如果是这样,通缉流浪汉的布告已经发出去了,我们必须马上收回来。”

“贾队长,你还记得山下的那座破毡房吗?”段一问。

“记得啊……我们从山上下来时,你不正好在那里吗?那毡房的周围堆着不少瓶瓶罐罐,里面好像住着一位拾荒者……啊!”说到这里,贾继光猛地反应过来,他禁不住拍了一下双手。

“其实,‘流浪汉’只是周隽丽对袭击她的人的一种客观描述,她的描述没有错,错在我们太先入为主地把那个身上都是恶臭的人套在这个形象里。不管是拾荒者还是流浪汉,从外表看,应该都没有什么区别吧?”段一说道,“特别是他们两个,头发都很长,衣服都破得不成样子,身材也都属于消瘦型的,根本无法区别开……这么说来,周隽丽口中的‘流浪汉’如果是毡房的那个人,也很说得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