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技术转移(第2/4页)

以柳若依的人脉关系,现在上头开放手机市场的情况下,搞定一个手机牌照当然没有什么悬念。

现在高维移动通信规划的第一款千元机“橘子”采用的是MTK平台,这个技术难度不高,刘宏伟直接招收鹏城本地的一些手机研发工程师就可以建立起一个不错的研发团队。

当然基于MTK这个平台可以做得很简单,也可以做得很复杂,就看厂家是不是直接套用公版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了。

电盈这边定制机,柳若依要做的当然不是什么简单公版“山寨机”,所以在软硬件方面需要自己设计和配置。

这样就会更改原来的方案,引入一些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的新元件,这技术难度就高多了,必须要刘宏伟团队具有基于MTK芯片重新设计主机板的能力。

当然这个技术难度说难也不会太难,以现在的条件顶多半年时间就足够开发出一款样机来。

比较头疼的是柳若依的Android智能机研发计划,现在动Android编程的人可是宝贵得紧,市面上也就是moto、SS公司这些厂家才有大量Android研发高手存在。

毕竟这个Android平台出来的时间还短,市面上连Android中文教程都没有怎么看到。

好在柳若依现在在IT业界触角已经非同一般。

在美国都有很深的技术网络人脉可以用,所以直接让这边人拿到Google内部和市场上能够买到的Android开发材料,快递了一大批英文资料给刘宏伟。

有些资料甚至是Google刚刚编出来还没有上市的开发指南电子版的打印稿!

不仅如此,柳若依还亲自出马讨了一个人情,给HTC王总商量让HTC支援了俩名Android软硬件开发工程师到高维移动通信技术支持半年时间!

这个工程师主要就是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为刘宏伟建立起Android软硬件开发团队就会回去,起码现在的打算是这样。

刘宏伟这个时候才越发体会到了傍上大树的好处,单单在技术方面,柳若依就可以为他们节省走弯路的时间。

有了这些有经验的研发工程师带路,和原厂技术资料支撑,别的不敢说。刘宏伟觉得同国内手机制造商相比,在Android智能机的研发上自己恐怕并不会落伍多少。

他们率先熟悉研发的Android系统,用的正是HTCG1主机板作为验证开发板,柳若依开后门的结果,就是为高维移动通信弄来了重新刷系统的完整步骤等关键资料,让高维移动通信一开始就同业界领先平台接轨。

当然G1的硬件设计方面现在是高度机密,柳若依不可能开这个口找王总要。

给一个软件参考刷机平台玩没有问题,你要是硬件设计都拿到了,重新按照这个出一款山寨产品出来竞争怎么办?

这事是绝对不可以的。

现在的G1一年可是几百亿港币销售额,几十亿港币的利润呢!

柳若依也不好意思干出这种事情来。

毕竟除了在半导体代工行业逼得不行需要挖竞争对手墙角,其他领域柳若依还是依照商业规矩来做事。

这不,拿下了MIPS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后,柳若依开始进行了第二轮的整合转移。

让托尼.蔡打着降低研发成本,贴近亚太用户服务的战略转型幌子,将俩家公司的控股权悄悄转移到了狮城购买的壳公司上面,当然表面上这俩家公司总部还是在美国境内,看起来是一家美资公司。

而新增的研发力量,根据技术敏感程度,柳若依要求是逐渐向着狮城、香江和内地这条路径转移,一方面未来的研发投入的确会降低很多,另外一方面,柳若依可是对老美的节操很有戒心。

别的不说,她穿越过来前,可是有着禁运等前科。

现在柳若依的布局都围绕着亚太地区展开,你要是这样一搞还有啥搞头。

所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趁早转移阵地,现在北美的研发中心有技术源头作用,规模方面就暂时不动他,利用这个源头力量同狮城和香江的研发中心一起将技术努力推进到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