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跋 以写作感恩(第4/7页)

我还要特别感谢哈若蕙老师和在我的作品社会化过程中给予支持的所有老师和朋友。2005年,由哈老师策划,宁夏人民出版社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由贺秀红女士责编出版了我的小说集《大年》,反响不错。后由《小说选刊》冯敏老师倡议,在秦万里、崔艾真等老师的张罗下,在中国作家网胡殷红等老师的帮助下,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会议得到了中国作协领导的格外重视(金炳华书记专门宴请我们,并派车送我们到机场),得到银川市委的高度重视(崔波书记亲自写了感人的贺信),得到了宁夏人民出版社的高度重视(高伟社长亲自到会),得到自治区文联的高度重视(当时正值酷暑,我说宁夏文联发个贺信就行了。继国主席说,这么大的事发个贺信怎么行,一定要派余光慧老师代表宁夏文联和作协出席会议。在北京,余老师替我操了不少心,使研讨会得以圆满),得到了银川晚报社的特别关注(于小龙社长知道消息后,主动要求把晚报作为协办单位,并辟大量版面给予支持),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大力宣传。研讨会上,张胜友、葛笑政、艾克拜尔·米吉提、雷达、白烨、贺绍俊、牛玉秋、吴秉杰、张水舟、李敬泽、阎晶明、张陵、胡平等出版集团领导和著名评论家老师先后就我的创作给予出乎我意外的肯定和鼓励。而在同一天,关于拙著的另一个研讨会由著名评论家汪政和丁帆先生指导,在丁帆先生的博士李兴阳先生的主持下在南京召开。南北两地评论家老师的鼓励和教导在我的创作信心树立、道路选择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吉祥如意》的修改提供了重要参照和理论依据。

接着宁夏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我的散文集和诗集。对于一个当地作家,能够受到宁夏社如此优遇,恐怕没有第二人。不收一分钱的出版费,又用顶级的材质做工。而宁夏电视台经济频道读书时光栏目、宁夏大学的李生滨师徒、宁夏师范学院的徐安辉先生,银川晚报、新消息报、现代生活报跟踪推荐和研讨,所受优遇,在宁夏恐怕同样没有第二人。散文集《点灯时分》出版后,高洪波、林非、周明、王宗仁、李晓虹、王剑冰、甘以雯、徐春萍、郭红、徐虹等老师和朋友或者写信鼓励,或者向媒体推介,或者写入论著,让人感动不已。

昨天,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这个奖不是授给我个人的,它是授给我心里那些最温暖的土地、最美好的岁月和最难忘的恩人的,是授给宁夏文学原始推动力的,是授给宁夏文学生态的,也是授给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老师答记者问中,他以非常赏识的口气提到了宁夏青年作家群,而且是唯一被提到的,并重提石舒清,且是唯一被重提的。没有宁夏的文学大气候,就没有《吉祥如意》;没有宁夏那么一些文学热心人,就没有《吉祥如意》。

我还给记者说,这个奖也是授给银川的。对于我这个从西海固出来的作者,银川不但没有拒绝,而且非常友好地接纳了我。而且在这块土地上,我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关注和呵护。在宁夏获得这个奖的我不是第一人,但受到如此隆重的祝贺和奖励,我是第一人。刚才高主席谈到,王正伟先生当年为我破例给有关方面签署批示,并且给予多方面的关心和汲引。林稚阳、刘小河部长给我许多细节性的关心。在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中,房管局的常慧女士感于我在创作方面取得的小小成绩,积极替我争取指标。在我的孩子转学等问题上,市教育局的孙汉林、李志强,一中的尹向阳老师,教育厅的张治荣、王思旭等朋友主动帮忙。在各种具体待遇、荣誉方面,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宁夏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文联,宁夏人事厅专家处、职称处等上级单位多次给予倾斜。而张怀武、张克洪、马汉文、何改民、马晓黎、米建国、石银芳、李鸿儒、张晓宁、韩宁国、刘燕、张晓沛等领导和朋友,不但在工作上支持我,还全程关注我的创作,随时给我一些十分有益的建议。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作为宣传文化口的行政长官,李东东部长能够在她的文章中具体引用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