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跋 以写作感恩(第3/7页)

1998年之后,在以上领导和朋友的帮助下,我在固原的生活稳定下来,开始进入比较纯粹的写作状态。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在闻玉霞、钟正平等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下出版,在李乃杨、火会亮、王冀、李军等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社会的接纳和认可,让我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也第一次体会到了拥有“粉丝”的美好,更加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

那几年,也正是宁夏文联竭力拼打文学牌的时候,通过《朔方》倡议,由宣传部、文联支持组织的几次笔会,我们得以聆听国刊名编韩作荣、李敬泽、冯敏、杨志广、崔艾真,大刊名编王占君等老师关于文学的讲座,得以和著名作家毕飞宇、红柯、红孩等交流,也增加了向全国大刊冲刺的信心。通过作协组织的雷达、陈忠实老师的讲座,我们得以听到大家诞生的过程。同时在陈继明、石舒清等出色编辑和作家那里,得到了关心、激励和引领。非常怀念当年和他们在被窝里谈文学的情景。今天石舒清的讲话,我觉得也是当年那种情景的延续。

随着2000年的到来,我的一些幼稚的文字开始走向全国。那一年,由闻玉霞责编发在《六盘山》上的小说《开花的牙》被《小说选刊》转载,由李敬泽老师修改并责编,我的短篇《呼吸》在《人民文学》发表。也是在这一年,在《朔方》主编冯剑华老师的倡议下,由李克强部长出资,在宁夏当时最气派的国际饭店召开我、火会亮、李方、了一容四人作者研讨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朱昌平副部长、宁夏文联主席杨继国等领导和众多评论家赏光到会。通过宁夏各大媒体,使我们在宁夏人民面前美美地光彩了一回,从此下定了努力做一个优秀作家的决心。

第二年,通过冯剑华老师推荐,由杨继国主席主持党组会拍板,在杨宏峰先生的关照下,我拿到了调往自治区文联的调令。就在这时,我接到了银川市文联高耀山主席的电话,说新到任的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正伟先生点名让我到市上来,说实话,我当时既感动,又难为。感动的是正伟书记和两位老师、双方领导对我的器重,难为的是我怎么选择。我给冯剑华老师说,如果你同意我到市上,我就到市上;如果你不同意,我还是到《朔方》去,尽管高主席答应我十分诱人的条件。也是那一次,让我从冯剑华老师身上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慈悲和大气。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冯老师打来电话,说,这几天,她站在我的角度想了想,还是同意我到市上去,因为作为一个山区出来的穷孩子,要在银川生活,是得考虑许多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上答应给你许多条件,你就先到市上去发展,今后想过来再说。说实话,当时我都不知道如何向冯老师表达心中的感激。

到市上之后,我更加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关心提携,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支持。这些,我曾在多种场合讲过,也多次对媒体介绍,在座的大家也都知道。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老主席高耀山先生。他对我的关心、期待,是一个父亲对他的孩子的关心和期待。从他对我的众多关爱中,我只挑一件讲给大家听。2003年,鲁迅文学院决定举办主编班,并将宁夏的这个名额明确给了《朔方》主编冯剑华老师。高主席觉得我也应该到鲁院学习,就给继国主席、肖川副主席和余光慧老师打电话,给鲁院雷抒雁院长打电话,终于又给宁夏争取了一个名额,最后等于把我“赶”到鲁院去。在我启程的时候,他给我一千块钱,说,知道我困难,这是他自己给我的一点心意,拿到北京零用。回来之后,我一直想把那一千块还给高主席,但几次都没有拿出手。我想,这一千块,怎么能够还得了呢。现在回想,鲁院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10月28日代表获奖作家发言时,我特别提到了鲁院,由衷的。因为它不但让我得以聆听到各位名师的教诲,结识许多优秀的同学,留下许多终生难忘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我进入一个可以以心相寄的师徒传承,这对我这样一个对传统师道精神有着偏执认同的迂腐之人,有着特别的情感意义。现在想来,如果当年放弃,那该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我还要特别感谢沈德志、吴善璋等长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吴老师,他对我的关心是细致的,入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