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2/3页)

天赋一事,大抵真是令人毫无招数。

傅渭心情好了,王溱把手里的鱼食都扔进了池塘中,准备回户部继续当差。傅渭从没想过今天不是休沐日,王溱是怎么从户部过来,专门给他弹琴的。临走时,他让童子塞了一盒糕点给王溱,说道:“是你新来的小师弟从姑苏府带的特产。”

王溱步子一顿:“梁大人的学生,姑苏府的唐慎?”

“是他。”

“是个有趣的人。”

等王溱走了,傅渭还有点愣神。他对身旁的书童道:“有趣,这是个什么评价。子丰何时见过那唐慎了?”

两个小童子默默看天:您问咱们,咱们也得知道啊!

唐慎当然不知道,自己走后,带过去的姑苏特产还被傅渭分了一盒给王溱。他和姚三出了傅府,姚三回忆着刚才听到的琴声,不解道:“小东家,我是个粗人,我不明白了,既然您知道那不是抚琴童子,是您的师兄,为何还要特意进亭子说他是抚琴童子?”

唐慎:“姚大哥,如果我直接说自己认出他的谁,你觉得会怎样?”

“啊?还能怎样。小东家你已经拜了傅大儒为师,你和那王相公是同门师兄弟。如今偶遇,难道会怎样吗?”

“对,就是不会怎样。”

姚三更听不懂了。

唐慎:“我这师兄,可不简单,给他留下个深刻的印象总不是坏事。”

姚三摸摸头:“您说得都对。”

唐慎勾起唇角,或许他这次说的,未必就对。

梁诵留下的信中告诉唐慎,他让唐慎拜师傅希如,为的不仅仅是傅希如这个老师的名号,更是为了王子丰。虽然傅渭曾经是中书省右相,当朝权臣,但如今的他年岁已高,早已退居二线,担任翰林院承旨,整日逗鸟种花。

唐慎想要爬得高,爬得远,难如登天。他不像王溱一样,生来就是琅琊王氏的大公子,身后有一整个世家撑腰。这偌大的盛京,他唐慎只是个局外人,不要说执子之力,他连成为棋子的资格都没有。

梁诵希望他能与王子丰同谋而战,他更希望,他能抓住王子丰,与他打好关系,然后利用他,为自己铺路。

王溱是他如今唯一能接触的当朝权臣,也是他最好利用的对象。

“希望今天给他留下的印象,不是个坏印象吧。”唐慎心想。他甚至也有想过,王溱早就识破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可他并不在意。若是王子丰是个心胸狭窄、善疑猜忌的人,那他想通过对方往上走,难度极大,早日放弃也好。

晚上回去后,唐慎冥思苦想,最终得出结论:“他知道我是谁。”

唐慎忽然有些后悔,不该贸然与王子丰接触,但他此时已然没了回头路。想了一整夜,第二日清晨,唐慎独自一人出门,先去了国子监。他交上自己的名帖,见了国子监负责学籍的博士,得了对方的准信后,又去了傅府。

傅渭见到他来,有些吃惊:“今日怎的来了,可是在盛京遇到难事了。”

唐慎点头道:“正是。先生,学生刚到盛京,之前的学籍一直挂在江南贡院。如今已是阳春三月,八月我便要参加乡试。这盛京我实在不熟,也没门路,先生可否帮我把学籍早日从江南贡院调到国子监。”

傅渭道:“原来是这事,是我昨日忘了,没与你说。这事简单。你是得了童试小三元的贡生,想去国子监读书不是难事,我给你写封举荐信就是了。只是把学籍从江南贡院调过来可能有些麻烦。”

“难吗?”

“这倒不是,只是需要费些功夫,怕耽误你读书。”

傅渭是翰林院承旨,掌管翰林院,可整个盛京谁不知道他就是个甩手掌柜,从来不去翰林院当差,整日在家喝茶赏花。要办这件事,傅渭大概还得亲自去趟国子监,否则就得走正常程序,把唐慎的学籍从江南贡院调过来,至少要花费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