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是解决烦恼的最好方法(第2/2页)

临走时,小师兄站在坡上对我们挥手,说人都来了茶也没喝一口,感觉很对不住我们。那场景让我想起幼时随大人走亲戚,那些住在很幽深的大山里的,平时几乎不走动的亲友,难得见一面,我们要走很远的路去看望他们,吃顿中午饭,又匆匆离去。多年后,除了那些人,我更记得山中的小路,路旁的野月季、枸杞、黄荆花,还有山里人种的韭菜、红萝卜、橘子。不知怎地,越是久远的事,我记得越清晰,而对眼前的事,大多时候只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

雨天里有时会想起读过的游记,以前的人也很爱出门的,去山上看月访仙,后来月亮看到了,仙人却没遇到,然后就会唠叨一些山家人无忧无虑,尘网相缠脱不得身之类的老话。前段时间我读到知堂住香山的一段记录,觉得有些新意:

“寺内的空气并不比外间更为和平。我来的前一天,般若堂里的一个和尚,被方丈差人抓去,说他偷寺内的法物,先打了一顿,然后捆送到城内什么衙门去了。”

“大雨接连下了两天,天气也就颇冷了。般若堂里住着几个和尚们,买了许多香椿干,摊在芦席上晾着,这几天的雨不但使它不能干燥,反使它更加潮湿。”

像这样的文字,并不常读到,我自己总是试图多写一些,但写出来又总是不满意。这个月一直临摹《清静经》,自己总是不满意,现在写字写完就能看出问题,知道哪里不对,但写不到那个份儿上,所以只有苦练。这样反而坦然,没有了最初的烦恼,能体会到很努力但能力不足的人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