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胸怀成古丘王安石(第2/3页)

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遭罢相。

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复相。但复相之后,王安石发现已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宋史·奸臣传》记载吕惠卿这个小人曾抖出了很多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人信件,说王安石有“欺君之嫌”,从而导致了革新力量内部的分化。王安石知道变法已万难推进。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从政治的聚光灯下走出来后,王安石回到了金陵的平常生活中。无限的慷慨悲凉,曾经的漫嗟荣辱,他等了一辈子的梦想,都化为纷飞的词句,飘入他的作品里。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千秋岁引·秋景》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孤城城头的画角声,回荡在辽阔的天地间。东归的燕子从海上飞过,南来的大雁落在沙滩上休息。这里曾有楚王、宋玉游兰台时的惬意凉风,庾亮、殷浩等人在南楼时共赏的月色,如今,清风明月,似乎都与当年一模一样。下片起笔,王安石感慨,在这样浩渺的天地间,永恒的风月里,自己却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牵绊,又难以放下帝王的信任,结果白白浪费时间,耽误了自己邀约佳人的机会。睡梦醒来,酒醉醒来,如今才细细思量起这一切。“梦阑酒醒”不仅是平常的梦与酒,也是王安石了解了“人生如梦,众生皆醉”,并历尽沧桑后的感悟。

当年王安石变法时,曾自信地说“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那种满满的自信,真可谓气壮山河!然而时过境迁,变法失败后,他心底最多的便是壮志难酬。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

传统文人喜欢借景抒情。登高怀古,放眼远眺,满目山河,很容易生发出感慨。此番登高吊古,王安石开门见山便以“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起笔,一个“正”字,既无拖沓之感,且有正合心意之情,可谓意境全出。“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看似随手拈来,却笔力遒劲,精神抖擞,将锦绣江山的气派描绘得壮丽如画。从中,似乎也能看出王安石宏大的视野,远大的胸襟。下片起笔,忽念往日繁华,六朝古都的风流如此迅速便随历史风云舒卷而去。千古江山,万般情愫,只剩寒烟惨淡,绿草衰黄,徒留相继的荣辱。词的最后,王安石化用了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嗟叹之感,真弥新而永固。

在这首词中,既有沧海桑田变迁之感怀,也有国家兴亡之挂念与忧虑。王安石将宦海沉浮和国运起落巧妙地融化在自然景色中,涌上心头,诉诸笔下,遂成名篇。所以周汝昌先生称赞说:“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虽如此说,但王介甫此类佳作似乎不止一词!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乡子》

晚年的王安石以金陵为主题写了很多咏史抒怀的作品,多把六朝兴衰历史看做人生“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