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妓的前世今生琴操

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稳定,以及思想的自由与解放,促使宋朝娱乐业空前发达。尤其是北宋末年,在宋徽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大力带领下,青楼业的繁荣再创新高。上自皇帝学士,下至贩夫走卒,都跟秦楼楚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名妓李师师横空出世之前,北宋青楼业的领军人物,便是传说中清丽脱俗才貌双全堪称整个娱乐圈当家花旦的歌妓——琴操。

琴操生于北宋1074年前后的一个官宦之家,少时被抄家,父母相继亡故,无以为生,落入青楼。因为小时候读过很多诗文,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所以她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加上喜欢抚琴,所以虽落风尘,但气度不减,还为自己取了个志存高远的艺名——琴操。宋代很多文人颇喜欢在烟花柳巷厮混,所以这位有点诗意又颇为失意的琴操姑娘所散发出来的文艺气质,很快就得到了文娱圈内的好评。吟风弄月、填词作曲,西湖一带,无人不知琴操之名。

俗话说:出名难,出大名更难。琴操在西湖扬名,只能算刚刚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要想成为更红的明星,她还需要将自己的形象更深地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尤其是舞文弄墨的男同胞的心目中。老天眷顾,机遇很快就来临了。

有一天,某官吏畅游西湖,觉得纵情山水非常惬意,便乘兴吟唱起秦少游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琴操一听,心里一惊:“这人好没文化,明明应该是‘画角声断樵门’才对。”但琴操情商极高,虽看出此人水平不佳,但脸上仍是不动声色,淡淡笑说:“错得好,虽然词句错了,但词的意境反而推进了。”本以为就此打住,没想到这位大人智商和情商都低到无下限,竟然误以为琴操真的是在夸他,于是一脸得色,高兴地抱拳:“久闻姑娘才华不让须眉,既然错了,姑娘能否用这个韵,填一首新词呢?”琴操一想,全词都用阳韵来改,改动不大,但难度很高。略一思考,觉得倒也可以试试。于是,慢慢提笔——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满庭芳》

写罢,琴操嫣然一笑,轻轻搁笔,请大家来看。围观群众纷纷上来观赏,集体大呼“妙极”。至此,“琴操改韵”之事便登上了文娱圈的头版头条,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有钱有闲有文化的知识阶层的热门话题,疯传不休。

很快,这事儿就被苏东坡知道了。大学士其人活泼风趣,机智幽默,没事儿就喜欢跟大家谈儒论道,心情好的时候还喜欢跟佛印和尚开开玩笑。他知道了琴操的故事后,便想见识下这位名噪一时的歌妓。

苏东坡一见琴操,粉面似雪,秀发如墨,在这美如西子的西湖上,琴操的明艳动人,婉转清秀,让苏东坡一见倾心。而苏东坡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自然也令琴操生出无穷爱慕。二人泛舟于西湖,水波荡漾,清风习习,或品茗,或抚琴,将无尽的语言和默契都融化在了这湖光山色之中。

苏东坡生性潇洒,在这样的人间仙境里,心里真是充满了无穷的快意。但他毕竟深谙人世艰辛,每见琴操谈吐不俗、举止清雅,心中便升腾起数不尽的怜爱。他知道琴操颇通佛理,于是,便以参禅为由,试探琴操。

那天的西湖依然淡妆浓抹,那天的琴操依然人淡如菊。苏东坡对琴操说,我来做长老,你来参禅。你先说说:“何谓湖中景?”琴操答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接着又问:“何谓景中人?”琴操应道:“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苏轼问:“何谓人中意?”琴操笑道:“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苏东坡由景及人再谈人的才华,从实实在在的环境,谈到内心深处的感悟。如果苏东坡一上来就说你便是才比杨鲍,那么人生又能怎么样呢?琴操才貌双全,正是西湖风头无两的名妓,肯定心里不服气。但苏东坡这些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不经意间便把琴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引向了虚无。与浩渺宇宙相比,短暂人生来来去去,本也不算什么。所以,琴操竟然被后面一句“如此究竟如何?”给问住了,半晌无言,静默无语。苏轼看她无言以对,索性说道:“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意思是,你如今再风光耀眼,才情纵横,最后的结局可能跟其他妓女也没什么分别。相传,琴操听后登时大悟,涕泪长流,决定削发为尼,遂盈盈起身,拜别苏东坡,唱了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