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不易安李清照(第4/5页)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将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意象都囊括在自己笔下,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借“梦游”这样的形式,与天帝进行问答,痛诉心中的愤懑,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抒发了自己的豪迈之情,倾诉了远大的志向。梁启超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李清照后期词作多感怀伤时,笔调沉郁伤痛,该篇是少有的豪放之作。

虽然李清照也曾为自己加油鼓劲儿,但舟车劳顿终于还是让弱质女流难以承受。加上赵明诚死后积郁的悲伤,李清照病倒了。就在亲人们为重病不起的李清照准备后事期间,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巧舌如簧地说服了李清照的家人,趁李清照昏迷不醒时与她缔结了婚约。如果李清照就此长眠,也许会免去人生的诸多苦楚,词史上也便不会再有独特的“易安体”。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是李清照后来转醒过来,木已成舟,只好做张汝舟的妻子。

这个张汝舟用现在的话来说,基本就是个“人渣”。他娶李清照并不是爱慕她的才华想要照料她的生活,始终只是抱着抢占李清照财物的心态。当他发现李清照的财物远不如他预想的那么多时,便恼羞成怒,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当年与赵明诚结婚,过的是举案齐眉的生活,她考虑再三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难以与张汝舟这种强盗生活在一起,于是将张汝舟告了官,要求与他离婚。张汝舟非法倒卖官职,所以李清照的状一下就告赢了。

余秋雨先生曾经提到这件事,“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李清照出庭时的神态,以及她与张汝舟的言词交锋内容,但是可以想象那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所有旁观者的心中都会泛起‘自作自受’四个字,这些她全能料到。如此景况加在一起,出庭场面一定不忍卒睹。”历史隐去了人们悲伤的想象,后人只能看到李清照用自己的尊严争得了最后的自由。

按照当时的法律,作为妻子的李清照虽然胜诉了,但必须同样受到惩罚,被判服刑两年。好在,一众亲友积极营救,李清照只被关了九天就被释放出来。出狱后,她马上写信给亲戚,“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今天读此信,字字沉重,依然可以感觉到李清照为自己名誉的忧虑。“改嫁”一事令李清照再次陷入舆论的漩涡,惶恐惊惧,如履薄冰。

其实北宋时期,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还沿袭着唐代留下来的“改嫁”的习惯。大文豪范仲淹的母亲也曾改嫁,连宋太祖的妹妹也在丧夫后再嫁。程颐虽然已经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他的侄子过世后,侄媳妇照样另寻伴侣。可见,北宋改嫁之风并未式微。但到了南宋,随着都城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为了巩固统治,南宋对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加强控制,对思想的禁锢和钳制越来越多,开始大力弘扬“守节”观念。范晔在《后汉书》中首次把《列女传》放在正史之列。早期如救父的缇萦、文采卓越的蔡文姬、贤良的乐羊子妻,都是各类优秀女子的代表。到《宋史》后,所谓列女都变成了守节的“烈女”,可以想见,当时李清照的日子该如何艰难。但也因此,李清照人格中的坚强、勇敢与不屈不挠,以及努力生活的意志,才更值得后人尊敬。

李清照生在北宋,那些影响一生的自由和成长都在此期间顺利完成。然而,到了南宋,她才发现,整个国家变化的不仅仅是都城的位置,还有生活的时空。从丧偶到离异,她体会到了人世间更深切的离合悲欢,这些感情都深深地沉淀下来,消融在她后期的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