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时代的孩子   

2001年,我在旧金山度过了最后一个夏天。

每一次将要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时,我都有奇怪的预感,并为之深感不安。七八月的旧金山,雾气迷蒙,寂冷清寒。我开始仔细研读《圣经》。耶稣说,放下你的包袱,跟我走吧。这句话使我深深感动。我最终没能成为一名虔信的基督徒,却无意间成为一个宗教网站的常客,每天登录几小时,追踪或参与各种闹哄哄的辩论,以此打发无聊和清闲。

8月的最后两个星期,我订了机票,处理了多余的东西。对于未来的生活,我不再感到困惑。跟随基督,或者谦恭地告别,转而追寻另外一些无法解释清楚的东西。

我仍旧是那个宗教网站的追随者。有那么十几个名字总是出现,在各种话题后面都有他们的跟帖和发言,观点和姿态非常相似,总是那么高亢,甚至略有一点强加于人的热情。

我很快意识到他(她)们全都是美国人。对此,我不感到意外。自我感觉超级良好,是他们信仰基督、跟随基督的主要表征。在他们眼里,披着大白袍子的我主耶稣,像一位满面红光、肌肉发达、充满青春魅力的球队教练。

有一回,该网站蹦出一条与宗教信仰全无关联的帖子,题目是“一百条理由:为何绝不能娶美国女人做太太”,作者也是一个美国男人。这帖子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长达100多页的争论,包括凶毒的咒骂和婉转的赞许。很显然,一句不够绅士的大实话,摸着了极少有人愿意公开承认的某个集体痛点。

有一位美国女网友,据她自己说是去俄罗斯传教,兼做NGO(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她网名叫“苏卡”,在俄语里,这个词是“凶婊子”的意思,一句不好听的粗话。她既然在俄罗斯做宗教和社会工作,怎么没听过或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呢?

我和尤莉亚相识的缘分,像一个低俗的笑话。“苏卡”每天上网出洋相而不自知。给她婉转暗示和善意调侃的,有我本人,还有另一位新来的小女孩——尤莉亚。提醒无效,我们便一起看她笑话了。

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时会因为第三个人的丑态或不幸,而建立奇妙的共识和默契。我和尤莉亚就此相识,并维持了将近10年的美好情谊,直到今天。

和尤莉亚头一回见面,在第二年的4月初,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地铁站外边。傍晚5点,天空已经乌黑。她从我身后钻出,戴一顶灰绒红军帽。我对她的第一个恐怖印象,是一起横穿马路。她在无指示灯的区域挺胸而行,全然不理会呼啸而来的车辆,还指责我畏缩胆怯,挠着我冒汗的手心哈哈大笑,像个有今天没明天的亡命之徒。

尤莉亚给我看孩童时代的照片。父亲,母亲,和她。但这个家庭早已是过去时态。1992年,尤莉亚8岁。父亲对母亲说:臭娘们儿,你滚吧。母亲是中学老师,现在回到老家边远小城,无业,酗酒,领微薄的低保救济。父亲从事数种生意,均告失败。尤莉亚是独女,跟父亲过。从13岁开始,她便频繁离家出走。自然是交了坏朋友,喝酒吸毒,还有男人。

我请她吃饭,因为那天是她的生日。那个餐馆,藏在卢比扬卡附近好几层幽深黑暗的墙院后面。里边宽敞,老旧,明亮,所有的服务员看着都像有60岁以上。那天晚上,只有我和尤莉亚两个客人。我看着高大的窗框,褪色的窗帘,想象15年前,成群结队的克格勃低级职员,还有叽叽喳喳的女秘书们,或许就坐在这间空旷而肃穆的大屋子里用餐。他们轻声低语的回音,还有刀叉触碰杯盘发出清脆的声响。

两年前,尤莉亚认识了一群美国基督徒。从此,她被邀请参加聚会、合唱,还有英语补习,后来便有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不是正规大学,只是中西部小教会办的一所寄宿学校。住在里面的孩子,从日常生活到社交往来,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两性绝对隔离。每天数次祈祷,诵读《圣经》。我第一次听说,在现今的美国还有那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