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5/5页)

这些议论传播了还不到一年,另一件事又在这个家庭发生了。它的重要程度完全有权在夫人们的思想和谈话中占有一席之地。托马斯爵士发现,他应该到安提瓜走一趟,以便更好地安排他的事务,同时把他的长子带去,让他与那些酒肉朋友暂时隔绝。他们离开英国大概得将近一年。

从金钱上考虑这是必要的措施,对他的儿子也有利无弊,因此托马斯爵士才下定决心,离开家中的其他人,在两个女儿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把她们交给别人照管。他不相信伯特伦夫人有能力代替他在她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愿她照她那套办法行事;但是对诺里斯太太洞察一切的注意力,对埃德蒙的判断力,他却深信不疑,可以放心前去,不必担心她们有越轨行为。

伯特伦夫人完全不愿丈夫离开她,但她对他的安全毫不担心,对他的生活起居也没有忧虑,她是那种除了自己,对任何人可能遇到的危险困难或劳累,从来不多加考虑的人。

在这个时候,两位伯特伦小姐是最值得同情的,这不是怕她们难过,是怕她们并不难过。她们的父亲不是她们所爱的人,他从来不是她们享乐生活的朋友,他的离开正是她们求之不得的。没有他,她们便解除了一切约束;这倒不是她们要干什么,托马斯爵士可能会禁止,只是觉得自己一下子能够独立自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爱干什么便可以干什么了。芬妮也觉得轻松了,在这方面与两位表姐完全一致;只是比较温柔的天性提醒她,这是一种忘恩负义的情绪,她也确实为自己不感到伤心而伤心。她想,托马斯爵士对她和她的兄弟们恩重如山,他现在走了,也可能永远不再回来!她目睹他的离开却没有一滴眼泪!这是可耻的冷漠。何况在最后一个早上,他曾对她说,他希望今年冬天她可以与威廉再见一次面,要她在得知他所属的军队回到英国后,立刻写信邀请他访问曼斯菲尔德。“他多么关心我,想得多么周到!”只要他讲话时,对她笑一笑,叫她一声“亲爱的芬妮”,她便可能把他从前那种愠怒的表情,那副冰冷的面孔,统统忘记了。但是他在谈话结束时说的话,却使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他说:“如果威廉来到曼斯菲尔德,我希望你能让他相信,从你们分开以来的这许多年中,你不是完全没有进步的——不过,他恐怕仍会在十六岁的妹妹身上,发现许多那个十岁的孩子的东西。”姨父走后,她为这些话哭得很伤心;她的表姐们看到她的眼睛发红,说她是个伪君子,没有理睬她。


[1] 西印度的一个岛屿,英国最早的殖民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