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官的“海选”(第2/3页)

二者之间的“决一胜负”势在必行。问老村长想到了这个王臣会成为自己的最后竞争者么,答曰:“没想到。从来也没听说他也想当村长。”诚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问王臣为什么竞选,答曰:“不服气。”——言下之意,自己能当得更好。问有信心么?答曰:“百分之九十以上。”问少老村长三票,是否打算拉些选票,答曰:“起码要说服更多的人相信,我能当一个好村长。”再采访村民,一些人继续拥护老村长,另一部分人却分明更加看好王臣。前者严肃地提醒后者:“给了民主,不能滥用!头脑里要有点儿辩证的哲学,有的人,给一万元也不能选他啊!”

后者们郑重反驳:“你有你相信的人,我有我相信的人!看问题看人的方法不同,干吗强求一致?没有争议的人往往可能是老好人儿,有争议的人反而可能有作为!”

决选那一天,再问老村长还满怀信心么。

答曰:“不那么足了。”

问还有几分信心。

答曰:“只有六七分了。”

问王臣有信心么。

答曰:“当然有。”

问仍有几分。

答曰:“百分之九十。”

比竞选开始前的老村长,到了紧要关头更加显得从容镇定,更加显得稳操胜券。问村民们怎么看怎么估计,都说看不清端倪难以估计到结果了。都说只能由票数来决定了……

决选之中,王臣的票数一度遥遥领先,老村长的票数明显不利。于是镜头给向两个浑然不觉的竞选者(他们那时都顾不上理睬镜头了),一个不动声色然而暗自得意;一个强自镇定却分明心神不安。

看到此处,我不禁地推想——在那个叫“大官”村的农村,两个农民所锲而不舍一争到底的,显然不仅仅是小小的村长之位吧?肯定还意味着更多些的什么吧?比如村民们对各自的信任程度,比如威望,比如面子,比如各自背后拥护者们的群体感奋或失落……

“海选”将他们推到了一种掎角之势。“海选”将他们各自的拥护者也都卷入了一种你“存”我“亡”、我“存”你“亡”的心理场。所谓“出水才看两腿泥”。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海选”使个“大官”村气氛颇有些紧张……然而接着峰回路转,老村长的选票又开始扶摇直上。于是二人的神色又都发生微妙的变化,于是些个眉头紧锁的农民之眉头渐渐舒展了,于是些个起先表情松弛的农民之表情渐渐黯然了……

二十几分钟的一部纪实性的专题片,拍的主题鲜明,人物突出,各有可爱的性格,各有精妙的语言,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有起伏跌宕的悬念……简直像一部小电影!不,比不少农村题材的国产电影要好看得多,思想意义也要积极得多。如果都看过这部小专题电视片的话,恐怕,农村竞选这一事件,将使编剧们不再好意思写入剧本,即使写了,也将使导演们不再好意思纳入分镜头脚本。

真实永远比虚构具有更直接的启示性。大官村“海选”十分真实地告诉我们:

第一,民主并不多么可怕,也不多么复杂,只要人不仅仅是叶公好龙地谈论它;只要人发自内心地要求它,选择它;只要人愿为它的实现做些起码的事情,那么它带给时代带给社会的益处,乃是有目共睹的。正如大官村的一名村民所说——怎么不好?至少,让被选上的人有种危机感。这次不努力为大家服务,下次不选你!正如大官村再次当选的老村长所说——有压力了,感到群众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干得不好,下次机会就是别人的了……

第二,中国农民的大多数,进言之,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其实践民主方式的水平,远非某些人士所杞人忧天地估计得那么低。恰恰相反,他们实际上已表现出了较成熟的民主意识。只要诚心诚意地将民主奉还给他们,并得体地协助他们而不是操纵他们,他们也是能够实践得较为出色的。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成熟已经不成其为任何问题,倒是某些人士的叶公好龙是成问题的,滞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