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第3/8页)


  “好。”
  当妈妈拿着药片和水回到房里时,苏菲已经睡着了。
  神秘的书信
  五月三十一日是星期四。整个下午苏菲在学校上课时都觉得时间很难挨。自从开始上哲学课后,她在某些科目上的成绩进步了。通常她大多数科目的成绩不是A就是B,但上个月她在公民课与作文课上都拿A。不过她的数学成绩则远远落后。
  最后一堂课时,老师发回上次写的一篇作文。苏菲选的题目是《人与科技》。她长篇大论地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种种和当时在科技方面的突破、对大自然的新观念,以及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她特别指出是因为有了实证法才有种种科技的发明,然后她谈了一些她认为对社会未必有利的科技发明。在最后一段,她写道:人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利有弊。善恶好坏就像一股黑线与一股白线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紧密得无法分开。
  当老师把作业本发回时,他从讲台上看着苏菲,戏谑似地向她点点头。
  苏菲得了一个A。老师的评语是:“你从哪里学到这些的?”
  她拿出一枝笔,在作业本旁边的空白处写:因为我正在研究哲学。
  当她把作业本合上时,有一个东西从里面掉了出来。那是一张从黎巴嫩寄来的明信片。
  苏菲俯身在课桌前看着信中的内容:
  亲爱的席德: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们大概已经在电话中谈过这里发生的死亡悲剧。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如果人类的思想比较清楚的话,是否就能够避免战争与暴力?也许消除战争与暴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为人们上一门简单的哲学课程。也许我们应该出版一本《联合国哲学小册》,译咸各国语言,分发给未来每一位世界公民。我将向联合国主席提出这个建议。
  你在电话上说你愈来愈会收拾照管自己的东西了。我很高兴,因为你是我所见过最会丢三落四的人。然后你又说自从我们上次通话后你只掉过一个十块钱的铜板,我会尽量帮你找回来。虽然我还在千里之外,可是我在家乡有一个帮手(如果我找到那十块钱,我会把它跟你的生日礼物放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开始走上漫长的归乡路了。
  爱你的老爸苏菲刚看完明信片,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就响了。她的思绪再度陷入一团混乱。
  乔安像往常一样在游乐场等她。在回家的路上,苏菲打开书包,拿明信片给乔安看。
  “邮戳上的日期是几月几号?”
  “大概是六月十五日吧……”
  “不,你看……上面写的是5/30/90。”
  “那是昨天呀……就是黎巴嫩那位少校死掉的第二天。”
  “我怀疑从黎巴嫩寄来的明信片能够在一天之内寄到挪威。”
  乔安继续说。
  “再加上地址又很特别:请富理亚初中的苏菲代转席德…”
  “你认为它会是寄来的吗?然后老师把它夹在你的作业本里?”
  “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敢不敢跑去问老师。”
  然后,他们换了一个话题。
  “仲夏节那天,我要在我家花园里举行一个宴会。”苏菲说。
  “你会请男生来吗?”
  苏菲耸耸肩。
  “我们不一定要请那些笨蛋来。”
  “可是你会请杰瑞米吧?”
  “如果你想的话。还有,我可能会请艾伯特来。”
  “你疯子!”
  “我知道。”
  谈到这里,他们已经走到超市,只好分道扬镳了。
  苏菲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汉密士是否在花园里。果然没错,它就站在那里,在苹果树旁边嗅来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