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乃汤 杜鵑乃湯(第2/9页)

可是,四家分开没办法,一家就行吗?

感觉好像撑不下去,没想到竟行得通。

不然就是四家都撑不下去,有人一口气全买下。宽广得空虚的大厅,设有类似往昔百货公司活动场地的卖场。不是土产店或小店,只能说是卖场。从衣物到贵金属,也有卖食物。制服样式落伍,宛如巴士车长小姐的员工闲散走动,客人不少,但看起来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或韩国人。是浴衣穿法有些不自然,还是语言不同的缘故?这纯粹是我的印象,不太确定。

温泉不错。

岩石围成的大温泉池,泡起来很舒服。泉质柔软,也不会过热。

类似证明书的文件旁,用毛笔字写着一堆疗效,可惜“请勿裸身在浴池外行走”的告示较吸引人,我没怎么细看。脱衣场的设计近似昭和时代的公共澡堂,脱衣篮又是圆形竹篮,实在太像澡堂,没雇柜台收钱的店员,反倒不自然。

不知为何,脱衣处放着数台电扇,一半故障。

据说其他还有几处温泉。这是当然,原本有四家饭店,浴池想必超过四座。

其中有露天浴池,但没员工积极导引,也没标识。我询问员工,得知建筑物后方有三处泉质不同的露天温泉。

从东馆后门出去,步行一分钟的地方有一座;从新馆与西馆的连接处往山的方向延伸的走廊尽头有一处,最后一处在建筑物内。两座位于户外,另一座是常见的可从大浴池前往的露天浴池吧,感觉要去最容易,但我忘记员工说的是在哪一馆。剩下的两座一定很远。

两座都在靠山那一带。

实在麻烦,我不禁打消念头。

这里空间大得多余,格局又错综复杂,迷路的概率不小。走廊的施工挺随便,就算在建筑物内移动,万一迷路,也可能着凉。尽管颇感兴趣,总觉得疲惫,我决定明天早上再去。

大浴池十二点会暂时关闭,露天浴池二十四小时开放。

根本没有这类标识,可能是我没找到。这里真的太大。

正面玄关的柜台摆着综合介绍的板子,但空无一人。连柜台都没人,入住时花了点工夫,记得没看到旅游指南。

一般情况下,负责客房的职员带客人到房间时,不是该进行基本导览吗?

导引我的女员工看起来年轻,却天生一张老脸,态度颇冷淡。

她拿着观光导游的三角小旗,领我们到八楼,等所有人进房,她便消失无踪。

连茶水都没倒。

怠慢的待客之道、标识不清,离谱到脱离常识。我恍若置身语言相通的异国,或与外界隔绝的乡间——不,形容为时代错乱最贴切吧。

饭店本身、服务和品位,都十分老旧。可是,不同于老字号旅馆,没有任何传统或礼法,也没有历史的分量与风范。纯粹是装门面,却丢三落四,只能做到拙劣的程度,实在是不上不下的老旧感。

该形容为落魄吗?

不是怀旧或古典。不是俗恶,也不是廉价,应当有能巧妙描述这种状况的词汇,却怎么都想不起来。

该怎么说呢?

我想不出最贴切的形容。

我放弃露天浴池,返回房间。只有用餐时间是固定的。

由于会送到房内,我不禁有些期待。据干事说,最近的客人嘴巴被养得很刁,温泉饭店菜色不够好,就不会再上门。

确实,去年大伙儿投宿的温泉饭店称不上一流,唯独料理却令人食指大动。老板娘表示,掌勺的是从京都高级日式餐厅聘来,他们引以为傲的大厨。的确美味。

相较之下,这家饭店住宿费更贵,大伙儿颇为期待,却有强烈的预感,恐怕会大失所望。

毕竟连茶水都没送来。

预感成真,期待彻底落空。

送上来的,全是似曾相识的廉价料理,自然没附菜单。原本预想会以海产为主,却也不是,天妇罗和味噌汤都凉掉。送菜的人穿和服,表情冷若冰霜,饭还得自行动手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