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乐府三行之饮马长城窟行(第3/6页)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汉·无名氏)

(二)《病妇行》

她知道自己要死去了。目光渐渐涣散开来,竭力想看清床前的丈夫和子女,已经无能为力。

心中惦念沉重。她死得不安局促。

之前她病了很久,熬着不死,是放不下丈夫和子女。眼见不成了,把丈夫叫到身边,交代心事。诀别之言还没说出口,泪水已然潸潸落下。

我死之后,给你留下的二三个孩子。请你不要嫌他们是拖累,不要让他们饥寒交迫。如果他们有了过错,不要轻易责打他们。孩子们幼小,过于严厉的苛责容易使他们夭折。一切,请你念在亡人情分上。

丈夫是个老实人,含泪吞声点点头,回过头去看几个哭泣的孩子,再转过脸来,发现妻子已经断气。她残留在脸上哀戚之色未消散。

他感觉周围空气冰冷,他慢慢将目光由妻子身上收回,环顾四壁空空的家,看到他的孩子赤脚站在地上,站在地上望着他,孩子们的目光让他无言以对。他觉得心里空虚无着,而肩膀上的压力陡然更重,他战栗着,终于大哭起来。

生活益发的艰难起来,无衣无食,他自己尚可勉力忍耐。而孩子们围在身边嗷嗷待哺,实在是不能视作不见。无可奈何将他们关在家里,自己到外面去想办法。在去市集的路上遇见有些关系的亲友,不管交情深浅都拉住他们的手企求给一点钱给孩子买吃食。亲友见他如此潦倒多少还是有点恻隐之心的,给了他一些钱。他又感激又羞愧,说着说着就流下眼泪。此时实在顾不得颜面。但是一个大男人将生活过到这样衰弱的地步心里还是会觉得羞耻的。

回到家中,孩子哭闹着要母亲抱,他哪里去寻来?这般心意冷透,心知过不了多久,这孩子的命运将和他母亲一样了。

汉乐府里这一篇《病妇行》每每看得我心有千斤重,于这重量中又明明看得见人世的情谊和分量。有人说《病妇行》里的父亲最终到人市上将儿女卖掉,又说是娶后妻,那是断章取义罢了。诗中所言"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明明是说将儿女关在家里,怕他们丢失,而不是将他们卖掉,不是"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如果是将子女卖掉就没有后面的"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之语了。何况他自己都饿得朝不保夕,哪来的钱娶新妇?

诗中病妇的话,诀别的情景总叫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胡妻玉凤。原来这人世哀苦如日如月,是不曾轻移动的。古人和今人真无分别。《今生今世》中他写到妻子体弱又积年操劳得病,病中乃到临终,言辞恳切凄凉,其凄苦不下于《病妇行》。他写道:"玉凤本来身体弱,婚期迟到廿一岁也是为此,及来我家,操作辛苦就发微热,又总有心事,身体就更亏了下去。往常她发热,夜里她一转动我就醒来点灯,给她倒茶,而最后是疟疾缠绵把她拖倒了,乃至病成痨损,卧床不能起动,便溺都是我抱她起来,她只说这种贴心人做的事应当是我服侍你的,实在对不住。她不因家贫咨嗟过一声,却总觉为她的病钱花得多了。

"玉凤先时还自己惊慌啼泣,我扶她坐起来饮汤药,她说:'死不得的呀!'我虽拿话安慰鼓励她,听她这样说亦心里震动。她是对于这人世,对于眼前的亲人,有大事未成,大恩未报,凭这一念,便今生的不了之情,到来生亦要再订不误的。

"及她自知不起,又是另一种智慧的明净,不再悲切,就像惠明唱的'俺本是条条来去无牵挂',又似那银汉无声转玉盘,人世的悲欢离合皆超过了它自己。我见她这样,不禁伏在枕边痛哭失声,我的热泪都流湿了她的脸,她亦仍是静静的,只看着我叫我一声蕊生。我哭道:'你若不好了,我是今生不再娶妻的了。'她说:'不可,你应当续娶的。'竟像是姐姐对弟弟说的,而又分明是妻的心。她说:'我死后亦护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