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4/10页)

而最最重要的,让罗想农的心中喜悦和温暖的,是他可以一辈子跟乔麦子在一起。他们之间无法成为爱人,却将要成为同事。他不可以拥抱她,爱抚她,却可以每天看到她,祝福她。这已经很好了。一想到能够常常跟乔麦子在系里相遇,教书,备课,做学问,罗想农就觉得未来很光明,生活很快意。

有一天,罗想农在系里碰到乔麦子的班级辅导员,他问起乔麦子的留校手续办到了哪一步?那人惊讶道:“你还不知道吗?名额换人了,乔麦子去武汉水生物研究所。”

罗想农心中一凛:“有人开后门顶下了她?”

辅导员回答:“不是,是她坚决要求去武汉。”

罗想农拔腿就跑,头一回冲进女生宿舍楼,用辅导论文的名义把乔麦子拎出来。

“怎么回事?”他表现得几乎有一点气急败坏:“怎么回事啊麦子?留校不好?做学问你不喜欢?”

乔麦子的眼睛不看他,看地,看地上匆忙行走的蚂蚁和一粒一粒的砂石。

“人生的关键几步,麦子,我不希望你走错。”罗想农是真心诚意的,更是扒心掏肺的。

“谢谢。”乔麦子的声音里没有丝毫热度。“我自己的路,我知道该怎么走。”

她说完这句话,一转身,自己上楼了,把罗想农尴尬地抛弃在楼门口。

“麦子,”他眼巴巴地喊她,“麦子啊……”

他的喉咙里梗着一团结石,让他不能口若悬河地说服她,动员她。

一直到乔麦子离开南京后,罗想农才从父亲口中得知,是母亲先对乔麦子表了态,希望她在婚姻恋爱的问题上首先考虑罗卫星。罗卫星俊朗。罗卫星学油画,是艺术家。罗卫星性格好,对女孩子尤其好。罗卫星……

罗卫星的身上确实挑不出什么错,可是杨云不知道爱情并非考试填空,并非一定要在所有的正确答案上打勾。最最熟悉的那个人,也许偏偏是灵魂距离最远的那个人。

乔麦子被杨云收养长大,她无法开口对杨云说“不”,所以她只能离开。

八月,南京最炎热的季节,大马路上的梧桐树晒得垂头丧气,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砖地开裂,草坪枯黄,人们站在纹丝不动的树影里苟延残喘,等待着从太平洋来的台风挟来暴雨,救苦救难。

全家人难得一次聚集在一起,把乔麦子送上了开往武汉的长江客轮。罗卫星打头,扛行李,骆驼一样负重,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勤劳。杨云一路都在跟罗想农生气。她不知道乔麦子主动要去武汉的原因,因此而怪罗想农无能,枉当了大学老师,帮麦子在南京找份工作都办不到。罗家园的思维最奇怪,他关心的是武汉当地的天气。“怕是比南京还要热吧?小火炉跳到大火炉,麦子你这辈子就跟火炉耗上了!”

乔麦子把行李交给两个哥哥拿着,自己空着手,沉默着,微笑着,一句话都不说。

乱哄哄的码头,乱哄哄的旅客和送别的人群。轮船是白色的,上下四层,乔麦子是四等舱,大房间里一排一排的统铺,男女混住,行李塞在床铺下。

乔麦子一一地跟他们道别:“罗伯伯,杨云妈妈,大哥二哥,我走了,你们保重。”

杨云拉住她的手不肯放:“丫头,你这一走,就放单了,往后要自己照应自己了。”

罗卫星变戏法一样地,从肩上的挎包里拽出一包洗干净的水蜜桃,还有几个纸包的蛋糕,放在乔麦子的枕边。“船上的饭菜很糟糕。”他解释。

罗卫星在女孩子面前,永远都是殷勤和绅士风度的。罗想农不无感慨地想,将来不知道是哪个女孩会取代乔麦子,享受他这样的贴心贴肺的照料。

乔麦子走了两个月,有一个星期天,罗想农说服李娟跟他去母亲家里串串门。他希望母亲能够开导开导李娟,让她多交朋友,多逛街,多享受大城市的现代生活。李娟总是下班就回家,一个人闷在房间里,没完没了地守着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罗想农每见她对着屏幕目光散乱的样子,心里就发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