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柳暗花明(第4/12页)

客人掏出一张名片,诚恳地说道:“岳老板,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寻找各种隐藏在街头巷尾的民间美食。”

岳芳英接过名片,惊喜道:“原来您是美食家,难怪做的菜这么好吃。”

“我会好好为你和你的店写一篇美食评论的,祝你生意兴隆!”美食家笑着说道。

“不必了,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天营业,这里要被拆了。”岳芳英有些沮丧。

美食家摇头感叹道:“香港这些年,好多地方都是拆了建,建了再拆,不要太在意一个店铺,你才是这个店的灵魂。这里不让开店,可以另外找地方啊。你要是不开店了,香港人又少了一点口福了。可惜,可惜。”

“京味儿饺子摊”的最后一天,竟然还能碰上一位美食家。晚上盘点好各种东西,岳芳英又煮了一顿饺子,算是告别餐。一旁的电视里正在播放新闻:总督麦理浩应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李强邀请回访北京……

1979年3月,北京迎来了香港总督麦理浩一行。在内地与香港关系方面,麦理浩改善了双方自“六七暴动”以来的关系,此次应邀访问北京等地,他也成为战后首位官方正式访问中国的港督。麦理浩以香港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发难,第一次将中英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公开化。以此为契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始初步调整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开始了逐步探索一国两制的历史进程。

这次出访迅速登上了《文汇报》《明报》《东方日报》的头版头条,引得同城热议:有些人认为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回归祖国是好事,而且邓公也明确表示了香港会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发挥重要作用,回归之后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另一些富商则认为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完全是由于英国的管理,当然和中国没有关系。

在国务院港澳办的政研室办公室内,刘新智正在和高致远商议对策。

“麦理浩来北京打着商务的名义,实际上是试探我们对香港的态度。他竟然提出新界的土地租约可以跨越1997年。”刘新智给高致远递过一杯茶说道。

高致远接过茶杯,并没有喝,而是继续翻阅着当天的香港报纸,沉声道:“《新界租约》本就是不平等条约,是不能被承认的。就算按照《新界租约》,新界的租期也只有99年,怎么能跨越1997?!”

“香港对英国来说是只会下鸡蛋的鹅,土地租约无法跨越1997,英国人在新界的地契就要卖不出去了,他们这才急着来北京投石问路。要不是华润打电话来,我们还被蒙在鼓里,英国人背着北京在新界天水围的地契期限上跨越了1997年。”

高致远呷了一口茶,问道:“廖公是什么态度?”

刘新智道:“廖公的态度,和小平同志会见麦理浩时的态度是一致的,主权问题没有讨论的余地,我们必须收回香港。下个星期你跟我一起去香港华润公司了解情况。”

4月4日,高致远与刘新智一同坐上了广九直通车,这是广九直通车中断30年后首次通车,港督麦理浩夫妇以及香港各界知名人士将在香港九龙红磡站迎接首班重开的广九直通车。这一天距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仅有103天。

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观,高致远知道列车已经驶过罗湖桥进入香港,这一幕让他思绪万千。广九直通车重新开通,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以前从香港到广州,得从九龙出发,到罗湖站下车,步行过罗湖桥,先后经过港英与深圳海关,再换乘列车去广州。就算是港督也不能例外,麦理浩访问北京,也是步行过桥。

高致远不禁感叹道:“直通车重新开通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果再能解决偷渡逃港的问题,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