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柳暗花明(第3/12页)

客人霎时露出了笑脸,腮帮子上的两坨肉拱得高高的,活像个弥勒佛。他摆手说:“不不不,恰恰相反,这是我在香港吃过的最地道的北京菜,所以我一定要见见炒这道菜的厨师。”听到客人这么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紧绷的气氛轻松起来。

客人左手一搭扇棱,接着说:“我的爷爷是北京人,小时候我最喜欢吃这道菜。来香港以后,我吃遍了所有的饭馆,再也吃不到当年的北京味。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你们这个饺子摊很地道。”说着,他激动地握住了岳芳英的手:“谢谢你,又让我吃到了地道的北京菜。”

岳芳英也十分高兴,开心地说:“您吃得高兴,是我们的荣幸。”

但手分开后,客人又说:“不过,我觉得这道菜本应该做得更好,现在好像还差了那么一点味道。”

岳芳英表情严肃起来,有些不服气说:“不可能,我做了几十年北京菜,这道京酱肉丝是再传统不过的,我敢说就算是在北京,我做的这道菜也是数一数二。”

“莫误会!我不是说你做得不好,只是说一种方法,你听听,会不会锦上添花呢?”客人连连摆手,“京酱肉丝,选用的是猪身上最嫩的里脊肉为主料,辅以黄豆酱或甜面酱及其他调味品,用北方特有烹调技法‘六爆’之一的‘酱爆’烹制而成。如果我说得没错,这道菜制作的关键就是在于‘酱爆’。刚刚您炒的这道菜,美中不足就是在‘酱爆’的火候掌握上火大了一分,所以做出来的菜就差了点味道。”

客人的说法让岳芳英母子都暗暗点头,但她一向好强,被人这么当面说还是有点不服气,于是笑着说道:“我做了几十年北京菜,还从来没有人说过我的菜差火候,我看您也是光吃不练嘴把式。”

客人呵呵笑了,倏的收起了扇子,摊开双手微笑着说:“那请问老板,我能借你们的厨房用一用吗?”

岳芳英看出了客人的目的,点了点头,还从柜子里取出一条干净的围裙放在了桌案上。客人二话不说,脱下了长衫,阿雄慌忙过来接住,仔细叠好放在凳子上。客人熟练地扎上围裙,顺势打出个夜叉探海结。这种结扣向来都是名厨的当家弟子在师傅上灶时帮忙打上的,能够自己背手打上,说明客人对这种结扣早已是烂熟于胸。

仅从这个起手,已经可以看出客人功夫不凡。岳芳英不禁搬过一张凳子坐下,细细观看客人的动作。客人切肉时下刀并不太快,但切出来的每条肉丝长短粗细都一模一样,略长过小指,横切面略细于小指。加入盐、淀粉、料酒勾芡,推到一旁备用。接着他开始切葱。这一回他下刀如风,银光灼灼让人看不清动作,切出的葱丝细得就像粉丝。然后他将葱丝仔细地码放在盘底,那专注的表情好像是在进行插花艺术。

等炒锅烧热,舀了一勺油下去,将肉丝下锅快炒至变色,一勺捞起。客人亮出这一手功夫,引得高建国和阿雄一声惊呼。下一步便是炒酱料,甜面酱是必不可少的……很快,又一道京酱肉丝出锅了。

客人端过盘子,放在三人面前,一抬手说道:“你们尝尝我做的这份京酱肉丝怎么样?”

阿雄早就忍不住了,第一个下筷。肉丝混着葱丝入口,便爆出一阵浓郁的香味,三两口下肚,阿雄大声赞道:“好味!”

高建国也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了一番,感觉里脊充分吸收酱汁之后,滑嫩的口感与浓郁的酱香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清爽的葱丝将二者中和,果然好吃,当下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确实好吃!”说着望向了母亲。

岳芳英看着大家的反应,自己也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尝过之后,她立刻笑了,对客人佩服地说:“真抱歉,我之前说你是嘴把式,可这道菜你做得确实比我好,佩服。唉!真没想到在本店快要关张的时候,还能碰到像您这样的客人,我也算没有遗憾,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