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心道长

1

住在深山的人,除了偶尔下山买生活必需的油盐等物品,大都极少下山。到了冬季,更是如此。一场雪过后,终南山又一次被大雪覆盖。一位山友喊我一同去为山里的住山人送供养,想为他们送上自己的心意。

第一天,装好物资后便上路了。下过雪的山路很滑,即便给车安装了防滑链,我们前行的速度也只有平时的四分之一。车开到不能开的地方就要靠人手提、肩扛才能把物资运上去。因为速度慢,为一个茅棚送完物资已是傍晚,我们便下山,计划休整一下第二天继续去往其他处。

下山路上车开到一半时,看到两位背着行囊的坤道向我们的车招手,她们是问路的。因为雪太厚路难走,这时天已将黑,我建议她们在前面的农家乐住宿一晚第二天再赶路,然后就道别了。在这样的大雪天很多人经受不住寒冷都不再出门,但这两位年轻的坤道竟然有如此的决心,真是魄力非凡。我从车里回望她们消失在雪夜中的背影,不由得升起一份敬意来。

2

第二天,我们装上物资,再次向山里出发。这一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如心道长那里。

两个小时后车终于在一个山沟的入口处停下,我们把物资背在肩上,开始爬山路。山间小路很窄,加上背了物资,山路滑得时常得手脚并用,我们用了将近三个小时才爬到。如心道长的茅棚由一个山洞改建而成,他在这里住了七年了,四位乾道弟子跟着他一起生活了四五年,在出家进山前他们大都是高校毕业的高才生。

洞里有一张炕,炕的一边是一共不到十平方米的空地,这块空地就是平时如心道长为弟子讲法或来客时喝茶会客的地方。房间四周堆着各种古典名著和经书,而头顶四周很戏剧性地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里面有苹果、干果、饼干等各类食品,这些都是如心道长的信徒居士们从各地赶来拜访时带来的,而茅棚里对食物的需求有着严格的把控,所以这些大多没有来得及吃,就被这样搁置着。如心道长戏称他这里是终南山茅棚里的“高级小卖部”。

山洞门口有一片大概十平方米的空地是做饭的地方,紧接着就是悬崖。他和几位弟子一起,每天练武、打拳、打坐、参经。离山洞不远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平地,这里就是他们的练功场。站桩、打拳等各种训练都在这里完成。群山在他们的面前和脚下,他们练习的身影似乎已和这巍峨的山脉融为一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会以为自己是在某个电影场景里。

画面是美好的,训练却是无比辛苦,甚至严苛的。每一个练习都有规定的数量和时长。大冬天的,各位弟子却都练到出汗。

如心道长说:“住山不能一味地打坐,动生阳,静生阴,应动静结合,方达最佳状态。”

这还只是基础的。天气好的时候,他时常还会带弟子们到周边爬山,让弟子们走悬崖峭壁或跳到某个紧挨着悬崖的小平台上,以练心智。当有弟子因害怕而不敢跳时,如心道长就会亲自先跳下去给弟子们打气。有弟子问:“师父,底下就是悬崖,你真的就不怕死吗?”如心道长说:“怕啊,我比你们还怕死,但我更想和你们一起活下去,一起更好地活下去。”

我也有些不解,日常的锻炼对体力和意志力的锻炼不是已经足够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看上去有些极端的方式?

如心道长说:“那些是远远不够的,不只要锻炼他们体力的极限,也要开启他们意志力的极限,唯有这样,才不会停止不前,他们的心性才会日益磨炼。不只修体力、定力,还要有敢于打破自我的魄力。直冲目标,不受任何障碍的限制,这也就做到了‘不着相’。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们才能拥有非凡的意志力,不惧万难创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