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尾部 第十四章 赵甲道白(第5/12页)



"爹,俺要吃肉。"

咱家满怀着慈爱看着他,说:

好儿子,这肉不能吃,待会儿从小锅里吃。等你那个唱猫腔的岳父受刑后,你吃肉,他喝汤。

奸猾狡诈的衙役头儿宋三跑到咱家面前请示下一步的工作。他卑躬屈膝,一副奴才相;仿佛咱家是一个大大的首长。咱家自然也要把架子拿起来,咳嗽一声说:

今天没有事啦,剩下的事儿就是煮这两根檀木橛子,但这事不是你们的事,你们走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小的不能走,"衙役头儿的话如同泥鳅,从那张光溜溜的嘴巴子里钻出来,"小的们也不敢走。"

是你们的知县大老爷不让你们走吗?

"不是知县老爷不让俺们走,是山东巡抚袁大人不让俺们走。他让俺留在这里保护您,老爷子,您成了宝贝疙瘩啦。"

衙役头儿伸出狗爪子抓去一根油炸鬼塞进嘴里。咱家盯着他油汪汪的嘴唇,心里想:杂种们,不是咱家成了宝,是因为咱家身上带着宝。咱家把当今圣明慈禧皇太后赏赐的檀香佛珠串儿从怀里摸出来,捧在手里捻动着。咱家闭上眼睛保养精神,仿佛一个老和尚人了定。杂种们怎么能知道咱家心里想什么?把他们砸成肉酱他们也猜不出咱家心里想着什么。



老赵甲坐棚前心绪万千(爹你想啥?),往事历历如在眼前(啥往事?),袁世凯大德人不忘故交,才使咱爷儿俩有了今天(今天是啥天?)。

——茂腔《檀香刑·父子对》

凌迟罢好汉钱雄飞,咱家收拾起家什,带着徒弟,想连夜赶回北京。有道是热闹的地场体要去,是非之地不可留。正当咱家背着行李要上路时,袁大人的贴身随从虎着脸站在咱家面前,挡住咱家的去路,两眼望着青天对咱家说:

"杀家子,慢些走,袁大人有请!"

让徒弟在一个鸡毛小店里等候着,咱家紧手紧脚地跟随着随从,穿越了重重岗哨,跪在袁大人面前。这时咱家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咱家把头叩得很响,借着叩头起伏的光景,看到了袁大人的福态大相。咱家知道二十三年来袁大人贵人眼前走马灯般地过了成千上万的高官俊彦,不可能记得咱家这个小人物。但咱家可是把他记得牢牢的。二十三年前的袁大人还是一个嘴上没毛的英俊少年,跟着他在刑部大堂当侍郎的叔叔袁保恒经常地出人衙门。闲来无事,袁大人就跑到刽子手居住的东路院里来,与咱家拉狐扯淡。大人哪,想当初您对这杀人的行当十分感兴趣,您对当时还健在的余姥姥说:"姥姥,您收俺当个徒弟吧!"余姥姥惶恐地说:"袁公子,您是拿小的们开心啦!"大人,当时您严肃地说:"不是玩笑!大丈夫生于乱世,抓不住印把子,就要抓住刀把子!"

"赵姥姥,活儿干得不错!"袁大人的话打断了咱家对往事的回忆,他老人家的声音仿佛从钟里发出,嗡嗡嘤嘤,动人心魄。

咱家知道这个活儿做得还行,没有给刑部大堂丢脸,大清朝里能把凌迟刑做到这种水平的目前也就是咱家一个,但在袁大人面前咱家不敢拿大,咱家虽是小人物,也知道领导着大清朝最新式最精锐部队的袁大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咱家谦虚地说:做得不好,有负大人厚望,还望大人海涵。

"赵姥姥,听你的谈吐,倒似个读过书的人。"

秉告大人,小的大字不识一个。

"明白了,"袁大人微笑着说,他突然换上了一口河南腔,就如脱掉了官服,换上了一身土布棉袄,"把一条狗放在衙门里养十年,它开口也是之乎者也。"